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3年02月05日
童年记事——买粮
周忠卫
  一个冬天的早上,我和母亲去粮站买粮。由于那天是星期天,前来粮站买粮的人很多,大家都在排队等候买粮。我们来得有点迟了,在我们的前边,已经排了二三十人。我们只好跟着队伍缓缓向前移动。
  排在我们前面的是一对母女。女人有三十几岁,围着一条蓝花围巾。小女孩比我小一点,大概七八岁的样子。她扎着两只羊角辫,身穿红色小棉袄和蓝色裤子,脚上和我一样穿着手工缝制的黑棉鞋。只见小女孩从兜里拿出一只漂亮的红鸡毛毽子,很熟练地踢了起来。她踢毽子的动作很优美,引得大家回头观看。正当大家把注意力放在踢毽子的小女孩身上时,开票窗口处传来了嚷嚷声。
  经了解得知,争吵是由于粮站内部人员走后门引起的。
  事情是这样的:有粮站的个别工作人员,手里拿着熟人托付给他们的粮本和户口本,走到售粮开票处的门口,撩起门帘,一边咚咚敲门,一边喊着里边开票人员的名字。
  等门打开后,门口的工作人员就像泥鳅一样钻了进去,然后马上关了门。
  这时候,窗口的开票业务就停了下来。
  看到这种情形,正在排队的人就不高兴了。
  “你们为什么光给里边的人开票,让我们这些站在外面的人受冻死等?你们也太不像话了!”一个头上围着羊肚子毛巾的老汉走上前去,趴在窗口,大声对开票人员说。
  负责开票的是一位留着短发、身穿黄色衣服、胳膊上戴着蓝布袖套的中年妇女。听到老汉的话,她抬起头辩解说:“没有开票,他们是问话哩。”
  “没有开票?我明明看见一会儿进去一个人,一会儿又进去一个人。到现在为止,已经进去过三四个人了,你当我没看见?你们也太不像话了,走后门走上瘾了,还死不承认。咱们去找你们的领导!”老汉嚷嚷着。
  开票人员先是一愣,然后赶紧对老汉说:“老人家,你不要生气,我马上给你们办。”
  这时候,外面其他排队的人也开始嚷嚷了。大家纷纷指责开票人员的不公行为。听到大家指责的话语,这位开票人员不知说什么好。于是就探出身子对大家说:“再谁来了,我也不开门了。”然后对老汉说,“你赶紧排你的队去,我快点办。你们放心,我再不让他们进来了,进来了也不给他们开票了。”
  随后,她郑重地关上门,又坐下来继续开票。
  好不容易轮到我们开票买粮了。母亲把粮本、户口本从窗口递进去,随后准备交钱。这时候,刚才那位踢毽子女孩的母亲急急忙忙地跑了过来。只见她抢在母亲前面,从窗口朝房子里面的开票人员大声喊道:“喂,你刚才是不是给我算错了?”
  “怎么算错了?”开票人员回答。
  她把自己的粮本递进去,说:“少给我算一斤半白面,还有二两油,这月应该是……”她说出数字,等待回答。
  开票人员接过她的粮本,迅速拨着算盘,抬头回答:“对着哩,咋不对?”
  “我的大儿子刚过了生日,这月增加了五斤粮,百分之三十的细粮,不是一斤半吗?还增加二两油!”女人回答。
  原来国家规定,随着人口年龄的增加,每月所供应的粮油量也跟着增加。这时候,开票人员又让她把户口本递进去,然后说:“是少了一斤半细粮和二两油,你下月来,我给你补上。”
  但是这女人不同意,说她家里还有个吃奶娃娃,奶水不够吃,需要白面糊糊喂养哩,这个月非补不可。售票员只好给她补上。
  这样,就又耽误了我们一会儿时间,我们才把粮票开了出来。
  拿到票后,我和母亲就去粮库取供应粮。最后,我们站在院子里,细细清点买到的东西。其中有白面、玉米面、高粱面、红薯干、黄豆、绿豆、高粱米、玉米糁和荞麦粒,另外还有一瓶油。这些赖以生存的粮食,当时全靠公家供应,在市场上是买不到的。所以在买粮时,每个人都会像刚才那个女人,一点也不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