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3年04月18日
机器人辅助让骨折“大手术”变“微创”
  本报讯(通讯员吴晓娇)有没有一种不开刀微创方法治疗骨折?答案是“机器人辅助可以”。最近,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创伤骨科李建军教授,带领延安人民医院骨科三病区张生主任和刘涛副主任医师在手术麻醉科和放射科医生配合下,顺利完成延安首例机器人辅助下闭合复位、微创通道螺钉技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手术。目前患者恢复良好,已能自由翻身、起卧等活动,疼痛明显减轻。
  髋关节是人体内最大且最稳定的关节之一,这得益于股骨头和髋臼之间的良好配合。髋臼是位于髋骨外侧面中央,呈半球形的深凹,该部位较为隐秘,但如果此处发生骨折,将严重影响髋关节乃至全身的运动功能。髋臼因其生理位置特殊,形状不规则,伤处暴露较为困难,比普通骨折处理起来要困难得多。髋臼周围血管和神经众多,手术中稍有不慎易引发大出血,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会导致患者死亡。同时,神经一旦受损,修复难度大,甚至会造成下肢的瘫痪。髋臼骨折的复位、内固定手术,在骨科中属于难度高风险大的大手术,以往接受此类手术的患者,手术创伤巨大,伤口能达几十厘米,有没有方法能让大手术“减负”,让患者获益更多?
  骨科机器人是医疗领域的新兴产业,主要用于微创、精准治疗,可提供精确导航和规划,是当前骨科临床治疗的重要发展方向。在延安人民医院路丕周副院长和张文生副院长的大力支持下,在李建军教授的积极努力和协调下,人民医院顺利引进一台骨科手术机器人系统。机器人辅助手术更加轻巧,术后,患者仅留下了3个1.5cm左右小切口,术中出血量约50ml,与传统手术动辄20cm以上的大切口、过千毫升出血量相比,真正实现了髋臼骨折智能化、微创化手术治疗的新突破。
  髋臼骨折的治疗一直是创伤手术中难度最大且严重依赖临床经验的,是创伤骨科手术的“金皇冠”。李建军教授介绍,传统开放手术及徒手复位内固定手术存在的问题,在机器人辅助下都能很好地解决,做到了智能化、精准化、微创化。由于创伤小、出血少,明显降低了手术风险,也缩短患者住院及术后康复时间,降低医疗费用。不仅让医生有了超级助手,而且可惠及广大创伤患者。
  那么机器人辅助手术是怎样的呢?须具备以下条件,骨科手术机器人系统、骨盆骨折复位机器人系统及三维CT,高清晰度C臂系统均不可或缺。术前,团队会通过3D打印技术重建患者髋臼骨折后的模型并模拟复位,为术中复位和置钉提供参考。然后将三维CT数据导入骨科机器人系统,建立三维仿真模拟图像。术中,复位机器人将再次采集图像,智能规划出最佳骨折复位位姿;随后,经复位机器人与C臂系统相互配合,实现可视化慢速复位。最后通过骨科机器人系统“导航”微创、精准置入通道螺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