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3年04月18日
4月份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提示
  一、食物温度危险带
  食物温度危险带是指测量有害细菌在食物上迅速生长的温度范围。20℃时,致病菌在食物中约3~10个小时即可扩增10倍,温度越高扩增的越快,37℃~42℃是食品的最危险温度。
  市疾控中心提醒大家:四月以来,我省气温逐渐升高,如果现做食品不做好保鲜存储工作,极易引起食源性疾病,导致患者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头痛、头晕等消化道症状。
  建议:熟食避免在危险温度中暴露超过2小时,应当及时放入冰箱。日常生活中尽量减少剩饭剩菜。未食用完的饭菜应及时在冰箱中冷藏,但冷藏不应超3天。熟食在危险温度下超过2小时的,应在确认食物未变质并经充分加热后方可食用,但重复加热不要超过1次。食物要烧熟煮透,加热食物时,其中心温度达到70℃以上并保持30秒以上,即可确保食用安全。
  二、误采误食野菜中毒
  春暖花开,大地复苏,特别是清明前后,各种各样的野菜长满山野。野菜口感新鲜、风味独特,深受大家的喜爱。但是食用野菜一定要注意,吃不对可能引发食物中毒。
  建议:不要随意在公园或路边采摘野菜食用,不要随便在散商游贩处购买,要到正规的超市、农贸市场购买野菜。采摘野菜不要选择不熟悉、不认识的品种。野菜一次不宜吃得太多。老年人、婴幼儿、孕产妇、哺乳期妇女尽量不吃或少吃野菜。怀疑自己误食野菜中毒应尽快就医。同时保留剩余食材,留证待查。
  三、蛋类与薯类食用建议
  蛋类包括鸡蛋、鸭蛋、鹅蛋、鹌鹑蛋、鸽子蛋及其加工制品,蛋类的营养价值较高,推荐每天1个鸡蛋(相当于50g左右),吃鸡蛋不能丢弃蛋黄,蛋黄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如胆碱、卵磷脂、胆固醇、维生素A、叶黄素、锌、B族维生素等,无论对多大年龄人群都具有健康益处。
  常见的薯类有马铃薯(土豆)、甘薯(红薯、山芋)、芋头、山药和木薯。我国大多数居民的饮食中常将马铃薯、山药和芋头作为蔬菜食用。薯类碳水化合物含量为25%左右,蛋白质、脂肪含量较低,维生素C含量较谷类高;马铃薯中钾的含量非常丰富;甘薯中的β-胡萝卜素含量比谷类高,还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