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区原料段建设 记者乔建虎通讯员 元亚娜
近日,记者来到黄陵年产40万立方煤矸石制陶粒项目施工现场,这里塔吊林立,工人们正在紧张忙碌地进行施工作业,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进度。
“项目于2023年开始正式投入建设,目前办公楼跟宿舍楼已经进入了封顶阶段,生产区、原料段包括整个建筑结构的基础已经全部施工完毕,进入上部结构施工。”黄陵循环生态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董晨明告诉记者。
董晨明说,项目一期计划今年11月投入单机试运转阶段,为了保证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在建设过程中实行同时施工、同步验收。黄陵年产40万立方煤矸石制陶粒项目作为全国最大的煤矸石制陶粒项目,总投资6亿元,占地面积126亩,采用世界领先工艺和技术装备。
今年年初,由黄陵循环生态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承建的黄陵年产40万立方煤矸石制陶粒项目正式开工建设,作为煤炭产业链的一个深加工循环项目,项目一期主要承载20万吨煤矸石制陶粒生产线2条以及相关的配套设施建设。
据了解,这是全国最大的煤矸石制陶粒循环利用项目,该项目被列入延安市重点引进项目名录,是黄陵县大力践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方针的一项重要举措。同时,作为全国首个采用“全密闭、全流程、全消纳、全利用、全链条”生产模式,首次实现“矸石全消纳、产业全循环、高值全利用、低碳零排放”的最大在建煤矸石制陶粒循环利用项目,该项目的投产有望为当地带来巨大的改变。
据了解,黄陵县作为我市煤炭盛产区,年产原煤3000多万吨,每年产生的煤矸石大约260万吨左右,如果煤矸石弃置不用,不仅占用大量土地,煤矸石中的硫化物逸出或浸出还会污染大气、农田和水体,矸石山甚至还会自燃发生火灾。煤矸石的处理一直以来都是煤矿的“老大难”,煤矸石制陶粒项目为解决这一“老大难”问题提供了一条破解之道。
近年来,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的实施,以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不断推进,减污降碳的绿色开采方式不断推广,煤炭企业普遍认识到绿色低碳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积极主动探索新的节能减排技术,使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向更宽更广迈进。
“黄陵年产40万立方煤矸石制陶粒项目是黄陵地区固废综合利用的一期项目,主要对黄陵地区煤矿开采产生的煤矸石进行综合利用,建成后年可消纳煤矸石约21万吨。同时,该项目还可协同处置粉煤灰、尾矿、污泥、气化渣等固体废物,以废制废,延长产业链条,实现煤矸石等工业固废的综合利用,减少煤矸石堆存,在保护环境的同时间接减少土地占用,预计年节约堆存用地50余亩,减少石灰石开采约50万吨。”提到40万立方煤矸石制陶粒项目将为黄陵带来怎样的变化,黄陵循环生态新型建材有限公司负责人杨波表示,该项目的顺利实施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实现了煤矸石高质化利用。
“因为我们的项目核心工艺采用英国瀑落式回转窑生产工艺及技术装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生产期间采用清洁能源LNG天然气作为陶粒焙烧热源,各类排放指标均低于国家标准。项目建成后,通过将煤研石、粉煤灰、脱硫石膏、炉渣‘变废为宝’,年可处置煤研石约21万吨(约40万立方)。”杨波说。
黄陵县重大项目推进中心主任党东亮说:“项目全部试验成功后,不仅可以创造出较高的经济价值,还可节约大量的土地,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绿色’双赢。同时,还将把黄陵全县的煤矸石全部消灭掉,将为黄陵县、延安市乃至全国煤矸石综合利用提供产业化技术保障和示范效应。”
建设者说
煤矸石陶粒发展由市场决定,我们会结合市场实际情况,丰富产品种
类,加大推广力度,树立品牌理念,展开产业布局,在轻集料混凝土、道路桥梁及市政公共建设等领域积极拓展,推动企业及地方向‘绿’而行,践行‘双碳’使命,强力推动黄陵地区传统工业产业向绿色生态产业转型升级,
进一步提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黄陵循环生态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董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