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3年08月01日
脑瘤患者频发癫痫 精准定位微创切除
  本报讯(通讯员赵锦怡)近日,延安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团队在中国医科大学帮扶专家班允超教授的指导下成功为一位脑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实施3D-Slicer引导下左顶叶功能区脑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
  7月17日晚上10时,71岁的杨大爷在家中看电视时突发抽搐,双目失神,口角抖动伴有白沫,四肢僵硬,家人呼之不应,持续约10分钟后才清醒过来。惊魂未定的家人紧急将杨大爷送至当地医院进行颅脑CT检查,结果显示未见明显异常。然而间隔约1小时后,杨大爷再次癫痫发作,当地医院给予相应治疗后,杨大爷间断发作面部抽搐,以口角抖动,双眼失神为主,持续时间在1分钟左右方可自行好转。随后家人紧急将老人送到延安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入院后,颅脑CT显示:左侧顶叶可疑点状高密度影,颅脑MR检查提示:左侧顶叶海绵状血管瘤伴出血。在此期间,杨大爷愈发频繁且不间断的面部抽搐以及癫痫发作。中国医科大学帮扶专家班允超教授和神经外科李郭辉副主任医师,判断杨大爷已经达到手术指征,手术全切病灶是控制癫痫发作的最有效手段,也是杨大爷获得治愈性效果的根本方法。
  但杨大爷血管瘤的位置在大脑左侧中央后回下部,血管瘤周围就是运动区、感觉区和语言区,术中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感知觉异常、肢体偏瘫、失语等症状。因此,精准定位肿瘤位置,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安全完整地切除血管瘤、减少皮层的损伤是手术的关键,是良好预后和低复发率的基石。
  而3D-Slicer是一个医学影像处理软件,能轻松利用患者的CT、MRI等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可以帮助术者全方位了解病变的位置和周围血管情况,对颅内病变进行体表定位,使手术变得更加便捷、安全。
  于是,班允超教授和李郭辉副主任医师在3D-Slicer软件中导入杨大爷的CT、MRI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定位,精确判定肿瘤位置,与皮层血管的关系,并以此为依据,制定术前计划,规划适合患者的手术路径和手术方式。
  7月21日上午手术开始,班允超教授利用3D-slicer重建的数据模型,进行定位划线,确定肿瘤位置,设计手术切口。术中常规开颅,打开骨窗后使用便携式B超的微型探头,在硬脑膜表面探测,确定肿瘤的方位。手术历时3小时顺利结束,患者安返监护室。术后第2天,杨大爷意识清楚,遵嘱活动良好,四肢肢体正常,面部抽搐消失,无神经功能障碍。
  据班允超教授介绍,3D-Slicer的出现,不仅降低了实现三维可视化影像的门槛,还改变了医生对传统二维影像的认知模式,能精准确定病变的位置和边界,以保证手术的微创化。因此,手术创伤小、速度快、恢复效果好、花费少,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脑出血和脑肿瘤的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