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一种没有陕北人不爱吃的美食,无论春夏秋冬。
在陕北人眼里,土豆有N种吃法,蒸、煮、炒……其中,洋芋擦擦应当是最为有名的“代表作”了。
就大部分陕北人而言,从孩童时起就培养出了洋芋擦擦独特的味蕾。成年之后,无论人在哪里、年龄几何,永远记着那股难以忘却的家乡味道。
一
一道菜,就是一个地方的文化。从一个地方的文化,可以看出这个地方的人。
在粮食匮乏的年代,洋芋擦擦是许多陕北人家的家常主食。连年饥荒的陕北人民,盯住了这片土地上盛产的土豆。更有聪明者,发明了简单实用的工具——擦子。于是,洋芋擦擦就诞生了。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洋芋擦擦中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大量的淀粉,所以它扛饿。上山干活,下田耕地,一顿饱饭可以扛上一整天。因此,在困难时期,它深得陕北人的偏爱。
洋芋擦擦的历史沿革是漫长的、苦涩的。它是陕北人民千百年来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不屈抗争的有力见证,也印证了陕北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洋芋擦擦简简单单,没有多余的添加。就像黄土高原一样粗犷,却又深藏千沟万壑。
洋芋擦擦简简单单,却耐人回味。把它比喻为一个女人,那肯定不是惊艳的美,是耐看的美。
惊艳之于生活,往往不会长久。而耐看,在于它的实用性。
二
在陕北农村,人们常笑着说:“离了土豆,就不会做饭了。”
这笑话听着有点夸张,但也差不离儿。在儿时的记忆中,人们就是从一顿洋芋开始每一天的生活,日出日落、四季更替。
洋芋擦擦又被称为“洋芋不拉”“洋芋库勒”。对于聪慧的陕北婆姨来说,洋芋擦擦并不难做。
利用擦子,将洋芋一遍遍擦成丝,然后倒入清水浸泡出淀粉。再反复清洗几遍,接着给洋芋丝表面拌上面粉,最后上屉蒸熟即可食用。
洋芋擦擦的吃法主要分为拌和炒两种。一是把蒸熟的洋芋丝盛入大碗,调入蒜泥、辣面、酱、醋和葱炝清油再拌入花椒、葱丝、姜粉、盐和西红柿酱;二是把洋葱、柿子椒、辣椒面、孜然粉、葱蒜瓣连同洋芋擦擦放在锅里炒着吃,还可以根据个人口味,添些许醋和酱。
记忆里,最美味的还是炒洋芋擦擦,酥绵可口,久吃不厌。小时候家里经常缺粮食,大人们故意多做一些洋芋擦擦,吃不完的就放在盆子里。等干活回来之后,拖着疲惫的身体给锅里烧点热油,放点佐料,倒入上一顿剩余的洋芋擦擦。炒好的洋芋擦擦那金黄的色泽、浓香醇厚的美味,令人口齿留香。
据专家介绍,洋芋含有大量淀粉以及蛋白质、维生素及钙、钾等微量元素,有和胃调中、健脾利湿、解毒消炎、降糖降脂、活血消肿、益气强身、美容抗衰老之功效。常吃洋芋擦擦可治疗胃火牙痛、脾虚纳少、大便干结、高血压、高血脂等病症,还可辅助治疗消化不良、习惯性便秘、神疲乏力、慢性胃痛、关节疼痛、皮肤湿疹等。
三
在那饥饿的年代,洋芋养活了无数家乡人,见证了人们曾经的苦难和艰辛,但是也印证了家乡人的智慧。
如今,陕北人的生活变了,洋芋擦擦的身份地位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它不再单纯是粮食的替代品。洋芋擦擦随着时代的变化,堂而皇之地上了宾馆饭店的餐桌,变成了陕北农家饭桌上的“座上宾”。
无论是陕北当地人,还是来延安的游客,都对洋芋擦擦钟爱有加。人们既是为了换换口味,更是为了吃出一种刻骨铭心的情结,重温往昔那苦涩但却多滋多味的人生。
历经多年的岁月芳华,洋芋擦擦已成为颇具特色的地方风味小吃,登上央视《舌尖上的中国》,火爆全国。延安当地民间歌手取名“洋芋疙蛋”,唱响星光大道;本土网红制作洋芋擦擦的视频引来无数点赞;各大网络商家也纷纷推出可邮寄、可即食的速食“洋芋擦擦”,畅销全国各地。
在陕北人的生活中,洋芋擦擦帮助人们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光,赋予了陕北人特殊的情感。洋芋擦擦不仅是一种食物,更是被保存在岁月之中的生活和记忆,融入陕北人的血液中。经过不断创新,还衍生出与此类似的“榆钱丸子”“槐花丸子”“苜蓿丸子”等一系列特色小吃。
如今,这片黄土高坡已不再贫瘠,可是陕北人喜欢洋芋擦擦的情结仍然没有改变。
洋芋擦擦里散发的不仅有食物的香味,还有时间的韵味和人情的余味。这些味道,伴随一代代陕北人的日月轮回、生死更替,成为人们记忆深处的一种念想,记忆中最美的家乡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