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花香里说丰年。眼下,正值水稻制种抽穗扬花的关键时节,在甘泉县下寺湾镇龙咀沟村水稻制种基地里,一望无际的绿野里,水稻抽穗扬花,飘香四溢。
近年来,龙咀沟村充分发挥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以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为导向,大力发展水稻制种产业,让一颗颗“稻种”变成致富的“金种”,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今年,我们一共种植了150亩水稻,品种是稻花香七号,粒大饱满、口感好,长势也特别好。”水稻种植户常向春告诉记者,按照去年每斤10元的价格,他们今年的收入预计能达到150万元。
龙咀沟村是传统的水稻种植村,有着悠久的水稻种植历史,后因劳动力缺失,这项产业搁置数年。2021年,经过多方考察,村上恢复了水稻种植30余亩,收益良好。2022年,在县政协的大力扶持下,该村不断扩大水稻种植,目前种植规模已达150多亩。
常向春介绍说,他们种植水稻的水渠、稻田全都是政府帮助修建的,从前都是人工种植,现在也都升级成了机械种植,遇到技术上的难题,政府会派技术员上门服务。“我们心里很踏实,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大家的种植信心越来越足。”常向春说。
今年3月,稻田里放置了90斤螃蟹苗,预计9月份就可以吃到本地新鲜的螃蟹,这些螃蟹预计可以收入3万元左右,一块地两份收入,管理起来也不复杂。除了传统水稻种植,龙咀沟村还积极探索新发展模式,引进了“稻蟹共生”种养技术。稻田为螃蟹生长发育提供仿生环境,田地里的昆虫、浮游生物是螃蟹的“天然美食”;而活动的螃蟹可以翻动稻田土壤,代谢物作为水稻的“自然肥料”,形成良好生态循环,实现 “一水两用,一地双收”,在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同时,让农民收入翻番。
龙咀沟村还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通过技术指导、优化资源配置等一系列政策,积极发展水稻产业,推进水稻产业向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龙咀沟村驻村干部赵永刚告诉记者,接下来会继续围绕生态大米做文章,通过与超市、企业和电商平台合作进行多渠道销售,提升龙咀沟村大米品牌影响力,同时积极打造田园综合体,深度开展农旅融合发展,让龙咀沟村水稻不仅能让村民致富,还可以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