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8版
发布日期:2023年10月18日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促进延安高质量发展
    ● 延安市老促会把红色书社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去年以来已经建起了25个红色乡村校园书社。图为省老促会会长郑彦财(左二)和市老促会会长杨霄(右一)为吴起县第二小学红色书社建成揭牌
    ● 延安市老促会积极牵线搭桥,使西部海员培训基地落户延安职业技术学院,迄今已经培养国际海员和内河航运船员近6000人,实现了100%就业。延安职业技术学院航运系不仅成为该院金牌专业,也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好专业
  延安市老区建设促进会于1993年成立,迄今已经整整三十年。三十年风雨兼程,三十载奋力拼搏,老促会人员换了一茬又一茬,领导换了一届又一届,但他们始终围绕“宣传、调研、传承、促进”开展工作,为老区建设奉献的初心没有变,为促进延安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没有变。努力为党委、政府当好参谋助手,为社会各界支持老区建设牵线搭桥,为老区建设发展建言献策,为老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为促进延安高质量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以宣传为抓手,宣传好传承好老区精神、延安精神
  延安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是延安精神发祥地。延安市老促会以宣传老区精神、延安精神为己任,引导、动员全社会不忘老区,关心、支持、参与延安老区建设。一是整理出版《革命老区县发展史》,从2017年至今年上半年,全市13个县(市、区)的《革命老区县发展史》全部完成,总字数达到近400万字。有关县(市、区)还编写出版了《毛主席与杨步浩的革命情结》《刘志丹的故事》等书籍和文稿,征集了一批长期散存民间的革命史料。二是建立宣传阵地。2008年,市老促会创办《延安老区建设》会刊,目前累计编印52期,面向市内外发行2万余份。《延安老区建设》已成为延安市老促会宣传延安老区的重要窗口。2021年,随着延安老区网的开通,延安市老促会的宣传工作也进入了数字化宣传时代。
  以调研为抓手,找准促进工作的方向
  调研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也是老促会工作的压舱石。30年来,延安市老促会累计形成各类调研报告308份,汇编《调研报告》16辑8000册。多份调研报告得到上级党委、政府的关注,调研报告反映的问题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的肯定,并转化成为助推延安老区的政策措施。2009年4月,延安市老促会会同县区老促会和市级相关部门,深入革命老区村进行调查,形成《延安市重点革命老区村的报告》,时任市委书记李希、市长陈强和副市长高春义分别做了批示,市委办、市政办印发了《关于加快重点革命老区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开展第二批市级重点革命老区村建设的实施意见》。至2017年,共56个村纳入市级重点革命老区村,覆盖14515户58544人,协调落实各方面资金2亿多元,部分革命旧址得到了修复保护,村容村貌、基础设施、产业开发和群众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2010年,老促会《破解延安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矛盾与困难需中央给予更多的支持》《关于将延安市设立为国家级统筹城乡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建议》等报告,引起国家有关部委的关注。2021年5月至10月,围绕乡村振兴,延安全市老促会开展了“十镇百村千户”调研活动,形成市、县、区综合调研报告10份,专题调研报告6份。市老促会撰写的《关于开展“十镇百村千户”调查促进乡村振兴工作的调研报告》,受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乡村振兴局转发各县区参照落实。2022年5月,延安市老促会通过走访调研形成的《关于延安慈善医院迁建及延安养老服务中心项目建设的调研报告》,得到了市长严汉平的批示,相关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以办小事为抓手,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群众利益无小事。产业、居住环境改善,就业、看病都是大事。30年来,市老促会从群众身边的事抓起,解决老百姓的急难愁盼问题。
  西部海员培训基地是30年来延安老促会为老区群众做好事的代表。2007年,促成了西部海员培训基地落户延安职业技术学院。该基地已经成为延安职业技术学院的金牌专业,累计培养国际海员和内河航运船员6000多人,实现了100%就业,实现了一人上船,全家致富。
  苹果是延安农业第一大主导产业,目前全市苹果面积达到了331万亩。面对增产不增收的现象,市老促会探索以苹果为主的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2018年,开始试验以富硒苹果为主的富硒农产品,到今年,示范面积扩大到了1.3万亩,农作物达到18种,并扩大到了富硒鸡蛋、富硒猪、羊等。今年,市老促会就发展富硒农业向市委、市政府写了《富硒农业大有可为》的调研报告,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及有关部门的肯定。
  针对部分群众因病致贫的问题,1995年以来,延安市老促会牵头成立了延安市医疗扶贫领导小组,与市慈善医院、市卫生局等组织了“延安医疗扶贫新长征”项目,每年争取资金百万元以上,开展巡回义诊、免费培训、减免医疗费等活动,并邀请外地医疗队来延义诊,累计救助贫困患者3.4万人次,实施手术4000余例,救助费用达2000多万元。仅白内障手术一项,就使1000多名群众得到复明。
  针对部分乡镇、农村、学校图书少或者没有图书的问题,市老促会从2021年开始探索建设红色书社,目前已经建设了24个乡镇、农村、学校红色书社。其中,9月底建成的吴起县第二小学红色书社,是由宁波市政工程集团投资50万元兴建的,有图书2万多册,并配备了电子阅览室,免费向学生和家长开放,深受欢迎。
  以“两个更好”为基本遵循,为延安高质量发展再立新功
  2021年,延安市老促会选举产生了第六届领导班子。新班子新气象,带领老促会全体同志,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习近平总书记“要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为根本遵循和奋斗目标,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新一届老促会在工作实践中明确了“12345”工作定位和重点任务,即:
  围绕一个目标:紧紧围绕延安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发展的目标任务做好助力服务工作,力争使延安市、县老促会工作走在全国、全省前列。
  牢记“两个更好”: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要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殷切嘱托,把“两个更好”作为延安市、县老促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做到调查研究围绕“两个更好”展开,筹划活动聚焦“两个更好”进行,检验成效运用“两个更好”衡量。
  加强三项建设:一是政治建设。保持坚定的政治办会方向,严守政治纪律,保持政治本色,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是组织建设。加强市县老促会机关单位的组织管理,严格按照章程规定开展工作,2021年,完成了市老促会换届,2022年以来,已完成9个县区老促会的换届,一批刚从领导岗位退下来的同志走上了老促会的工作岗位,充实了力量。三是作风建设。保持廉洁自律的工作作风,严守老促会的办会初心,始终坚持在老促会工作不图名不图利,为老区群众办事不计任何报酬,给老区提供服务不越轨不越线,确保老促会的良好形象。
  发挥四个作用:一是宣传老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二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当好参谋助手。三是牵线搭桥为社会组织参与老区乡村振兴搞好服务。四是保护挖掘老区红色文化资源,助推老区乡村振兴。
  办好五件实事:一是加强十镇百村建设。十镇百村是由市县老促会按照7个标准选定的,这些镇村都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为中国革命作出重要贡献的镇村,都有生动的革命故事和革命旧居。二是做好延安海员培训工作。十余年来,共培训海员6000余人,培训就业率100%,初次就业月工资在万元以上。目前,在校学生达800多人,该项目现已成为延安职业技术学院的品牌专业,同时也是老促会为老区乡村青年就业增收寻求到的好项目。三是示范推广有机富硒农业。5年来,示范县区由3个发展到全市13个县(市、区),示范面积由50亩发展到1.3万亩,示范的农产品由3种发展到18种。被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富硒农业技术专业委员会吸收为常务理事单位,延安富硒苹果、富硒小米和富硒红薯分别获得“中国富硒好产品”奖。四是开展“红色书社”援助行动。组织动员会员单位、爱心企业捐资捐物开展老区“红色乡村书社”和“红色校园书社”援助行动。计划3年到5年援建100个红色书社,目前已有18个企业积极参与共建活动,捐资达150多万元,援助了24个红色乡村(校园)书社,为老区乡村农民和乡村学校读书学习提供方便。五是关注关爱农村养老工作。多次组织有关人员到基层调研,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不断寻求切合实际的解决办法。针对农村面临的养老问题,总结推广社会力量和农村资源相互结合养老新模式、新经验。与延安慈善医院合作探索医养结合的养老新路子,为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树立尊老敬老的新风尚加油助力。
  回望过去,硕果累累,展望未来,任重道远。谈到今后的工作,延安市老促会、乡村振兴协会会长杨霄深情地说,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一个加快”“两个更好”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把传承老区精神、延安精神,促进老区建设作为最根本的工作任务,组织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到延安老区发展建设中来,为促进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建设现代化强国而共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