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3年11月01日
“听劝体”走红彰显人与人之间的善意
付彪
  “这个旅游攻略还能改进吗?我听劝!”“听劝,去这里玩真的不要带太多衣服。”“听劝版草原旅游,高帮鞋是正确的。”最近,互助式、听劝式旅游在社交平台上风靡,不仅旅游有听劝版,穿搭也有听劝版,连房屋装修、亲子关系都有听劝版。(见10月23日《扬子晚报》)
  “听劝”最初只是网友们在玩梗,对应的是“互联网大倔种”,人们用开玩笑的方式劝说一些特别固执的网友,如今这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互联网社交方式。求助者抱着“听劝”的真诚态度,通过广泛听取其他人的建议或意见以获取经验或新的认知;助人者则不吝分享自己的心得和建议,其中不乏过来人的“掉坑”与艰难“爬出”之后的肺腑之言,进而形成了一种持续的互动、互助。
  网友们能给出的建议不只是旅游建议,衣食住行都有“听劝体”笔记。有媒体报道,“听劝体”笔记已蔓延到养生保健、家居家装、食品饮料等各个领域,从穿搭、发型到美食、减肥、装修都有“听劝”这个关键词存在。网络上陌生人之间的“听劝体”笔记,与现实中人们的守望相助异曲同工,尊重经验,少走弯路,共同应对。
  现代社会,人们经常置身于陌生的环境中,也经常会获得陌生人的帮助。陌生人释放的善意、人与人之间的关爱,让人倍感温暖——地铁上把肩膀借给邻座乘客休息的陌生人;邀请路人进店避雨;给迷路的老人披一件外套……这些来自陌生人的善意,往往让社会充满温情。“听劝体”的走红,也让人们感受到了网络世界中来自陌生人的热情和善意。
  陌生人的社会不是陌路人的社会。无论是现实生活还是网络世界,都应该多一些陌生人之间的相互关心、抱团取暖。每个人心底都有善良的因子,每个人的手中都有善良的玫瑰。
  “听劝体”的走红也提醒人们,善良需要去发掘、激发和呵护。特别是对于需要帮助的人,应该多一些互助式、听劝式的善意,多一些不动声色的举手之劳。如果人们在接受了陌生人的关爱后,能将这份善意传递给更多陌生人,那么这个社会就会变得更美好。
  当然,不管是现实生活还是网络世界,“听劝体”也可能存在一定风险。尤其是网络世界的“听劝”,在接受陌生人善意和关爱的同时,也注意把握网络社交的分寸与边界。无论线下还是线上,人与人之间都应多一些互助,多一些真诚与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