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在闯关过坎的关键时刻,越是考验一个人的能力和毅力;越是在日常的工作中,越能反映出党员干部的学风和作风。
近年来,随着各项主题教育的开展和推进,党员干部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但在学习过程中依然存在表面化、浅表化、功利化等问题:有的视表态快、调子高为讲政治,有的满足于对几个观点的一知半解,有的只对自己有“好处”的理论政策进行选择性学习,有的耐不住“坐板凳”的孤苦,以“工作太忙没时间”为借口,对学习敷衍应付。这些或精致利己,或甘于中庸,或满足于浅尝辄止的“软”学风,折射出躺平摆烂、无所作为的不良作风问题。
“软”学风炼不出“硬”作风。从某些程度上说,学风映射出的就是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学风有问题,容易造成精神上缺“钙”,导致工作能力停滞不前、思想趋向庸俗化,继而出现弄虚作假的形式主义。作风强硬活力足。党员干部保持好学风是自身修养的基本要求,也是责无旁贷的政治责任。
摒弃“软”学风,才有“硬”作风。重视学风、提倡好学风的背后,是对个别党员干部懒政怠政不作为的担心和忧患,也是对他们处理问题时捉襟见肘的焦虑和恐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必须学习一辈子,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不主动学习,想要凭着曾经拥有的那点“老资本”“老经验”干事业,工作起来少不了疲于应付、左支右绌。经济发展越快,社会越来越多元化,党员干部的工作必然越来越纷繁,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不断加强学习已成为迫切需要。始终保持“能力不足”的危机意识,适时远离“舒适区”,倒逼自己学习掌握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的知识,用扎实的理论功底指导实践,才能把学习成果更好地转化为干工作的本领,锤炼出好的工作作风。
事不畏难,方能爬坡过坎;责不避险,才能成就事业。好的学风是态度、是能力,是成就事业的根基和法宝;硬的作风是形象、是力量,是党员干部精神状态的最直接的体现。有了良好学风,培养过硬作风,拿出“赶早”的心态、“奔跑”的状态、“追赶”的姿态,克服畏首畏尾的思想,提高主动学习的自觉,才能实现“软”学风向“硬”作风的转变和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