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李东霖牛荣 记者王静)金秋时节,延安秋意渐浓,但在宝塔区桥沟街道烟洞沟村的果园里,苹果丰收让果农们忙得热火朝天。
“今年,我们的苹果亩产预计有4500公斤,明年力争突破5000公斤。”果农马文昌高兴地说。走进马文昌家庭农场,矮化密植的果树整齐排列,自动化防雹网为苹果保驾护航,开阔的行距为机械化作业留足空间,水肥一体化的滴灌设施贯穿其中,地上种植的油菜花更是成为苹果的天然肥料。通过新的品种、新的技术、新的管理方法,让马文昌家庭农场不仅成为了现代化果园,更让苹果产量大幅增长、品质不断升级。
自全面实施乡村振兴以来,宝塔区结合实际情况,设立苹果产业发展的专业领导和技术指导机构,并在实践中致力于果树的栽培与技术创新,探索出了“3233”苹果矮化密植栽培全新模式,而马文昌家庭农场正是“3233”管理模式下的示范园区。
来自湖南的游客刘芳是第一次慕名来到马文昌家庭农场采摘苹果,她说:“我是来延安旅游的,品尝了一次延安苹果后,觉得这里的苹果脆甜多汁,味道特别好,所以就自己来采摘一箱寄给我的家人们,让他们也尝一尝来自革命老区的苹果。”
马文昌家庭农场不仅采取线下售卖的方式,还积极推行“认养一棵苹果树”活动,在果园里随处可见挂牌果树。市民和游客通过扫描果树上的二维码,就可以看到认养果树的生长情况。2022年,仅这一项业务就给马文昌带来了72.2万元的收入。
“今年,我们又带动了14户村民发展产业,扩展种植了300亩苹果,苹果树成活率达到了99%,预计明年就能初挂果。”说起如今的日子,马文昌喜笑颜开,“苹果对我们来说,已经不单单是树上的红果果,更是农民兜里的‘金蛋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