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3年11月22日
追寻,沿着路遥的足迹
——上海职业教育甘小的语文名师工作室开展“寻访路遥”活动侧记
  甘小的
  今年9月,教育部组织编写的语文新教材把《平凡的世界》纳入到中职整本书阅读任务单中。为了更好地开展《平凡的世界》整本书阅读活动,感知创作了这部鸿篇巨著的作家路遥,深入了解路遥成长、创作的历程,感悟路遥崇高的精神与品格,真切地感知孕育作家的陕北这片神奇土地,上海职业教育甘小的语文名师工作室开展了“寻访路遥”实践活动。
  活动筹备得到了《路遥传》的作者,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延安大学路遥与知青文学研究中心主任梁向阳以及各学员学校的大力支持。10月31日,工作室一行9人,怀着虔诚之心、膜拜之意,踏上了由上海至延安的“寻访路遥”之途。
  路遥,当之无愧的文学“巨星”
  陕北深秋,长空如洗,湛蓝一片。走进广袤无垠的黄土高原,立刻被千沟万壑、苍凉而恢弘的大地所吸引。这里诞生过路遥,也诞生过孙少平、孙少安、高加林……
  陕西省作家协会是此次行程的第一站。协会秘书长王晓渭生动形象的讲解,再现了不同时期陕西作家的风采,包括路遥。路遥的《人生》《平凡的世界》《早晨从中午开始》《惊心动魄的一幕》等文学作品的创作均源自于此,这里曾是路遥等作家“奋战”之地,亦是其展翅腾飞的“平台”。通过王晓渭的介绍,工作室一行人深切体会到陕西当代文学的厚重和雄浑,以及陈忠实、贾平凹、路遥等“文学陕军”的风骨和韧性。
   追寻,孕育“路遥文学”的黄土地
  在梁向阳的带领下,一行人来到“谷溪书馆”。曹谷溪与路遥亦师亦友,谷溪书馆是他的“文学根据地”。
  曹老年逾八旬,精神矍铄,对文学有着执着的追求。书馆墙上一张张泛黄的照片背后,都隐藏着一段段“动人”的故事,关于路遥的,抑或知青的故事……梁向阳说,曹老是路遥人生中的“贵人”,当年路遥的处女作诗歌《老汉一辈子爱唱歌》就是在曹老担任主编的《山花》杂志上发表的,那年他23岁,那张溢满青春气息的合影可以作证。
  曹老在回答工作室主持人甘小的老师的问题时,自豪地说:“让路遥踩在我的肩膀上,这样能少走许多弯路,可以走得更高更远一些,也希望大家向路遥学习,学习他对待文学的态度,不为名利所缚,发自内心地喜欢文学。”
  之后,一行人来到延安大学。延安大学路遥文学馆内珍藏着路遥百余幅珍贵照片、部分原始报刊、不同版本的路遥著作、作家手稿以及国内外纪念路遥的文集与研究专著等。梁向阳如数家珍地讲述这些资料的来源及背后的故事,众人对于路遥短暂而不平凡的人生历程感慨不已。
  随后,一行人登上文汇山,祭扫路遥墓。主持人代表学员献花,全体学员面朝路遥墓三鞠躬,以表达对路遥由衷的怀念与敬佩。墓后石壁墙上镌刻着一行金色大字:“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这句话是路遥的名言,简单质朴,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最后,一行人又在梁向阳的带领下参观了两处故居。一处是延川县郭家沟村,7岁的路遥被迁居到这里的大伯收养,这里是路遥人生的又一起点,是他奋斗精神的发源地。“这就是双水村的原型。”梁向阳又指着近处的山与水说,“这应该就是神仙山,这应该就是哭咽河。”屋内的“老物件”和院子中的枣树、槐树、石凳、石磨一起,无不记录着路遥不幸又幸运的过往岁月。门前的路遥塑像,目光凝视着远方,仿佛在审视着这片他深爱着的黄土地。
  另一处故居位于清涧县王家堡村,路遥的出生地。与郭家沟相比,王家堡的故居稍显破败。窑洞早已无人居住,只能站在院子的矮墙外略窥其貌。院子里的两棵枣树,因无人打枣,红色的枣子落满一地,带着满满的秋意。让人想起《平凡的世界》里的文字:“每当打枣的时候,四五天里,简直可以说是双水村最盛大的节日。在这期间,全村所有的人都可以去打枣,所有打枣的人都可以放开肚皮吃。在这穷乡僻壤,没什么稀罕吃的,红枣就像玛瑙一样珍贵……”
  旧居的对面便是“路遥纪念馆”和“路遥书苑”,馆中陈列着路遥的生平、创作历程及他各个时期不同版本的文学作品。关于路遥以及他作品的一切在这里似乎都有迹可循。
  路遥精神永在,“山花”依旧烂漫
  此次寻访路遥,所到之处随处可见一本叫《山花》的文学杂志。在经历了50多年的风雨洗礼后,《山花》至今仍散发文学勃勃生机。这本杂志的创办者便是曹谷溪,路遥便是从《山花》出发,迈向更广阔的文学之路。作为一本县级文学杂志,《山花》至今不忘初衷,依然在为文学爱好者搭建平台,传递心声,也凝聚和催生基层文学青年的热情和梦想。
  在路遥母校延川中学,一行人看到了最新一期《山花》,话题便从《山花》聊起。一行人和“路遥(山花)文学社”的学生谈文学追求和创作,和老师们交流路遥作品的教学心得,并和校长商量,如何在上海和路遥母校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搭起一座供双方研究、传承路遥作品、路遥伟大人格的平台。
  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
  鸭口煤矿是路遥为了创作《平凡的世界》几次来体验生活的地方,也是小说中大牙湾煤矿原型。遗憾的是,正值周末,鸭口煤矿的路遥纪念馆不对外开放;平时就生活在鸭口煤矿的七旬老人——安锁子不巧去了西安子女处,未能谋面。透过锈迹斑斑的大门缝隙,大家依然可以搜寻到矿工们的那股生活气息,想象着路遥随罐笼下沉到450米深处,想象着路遥和矿工们拖着沉重的脚步,浑身煤灰、满脸污秽、鼻子乌黑的样子。
  返沪的列车徐徐启动,一行人翻看着曹谷溪赠送的《山花》,一起畅谈与分享这次“寻访路遥”的收获,既畅想着如何在今后的教学中传播路遥精神,又期待再找机会重回陕西这个中国当代文学重镇,真切感受文学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