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3年12月06日
奋力谱写加快农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篇章
——访市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局长张东峰
  记者:今年以来,市农业农村局紧紧围绕中心工作,以“三个年”活动为抓手,扎实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请您介绍一下今年以来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突出亮点和成效。
  张东峰:今年以来,市农业农村局坚决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认真落实市委六届五次全会和“高质量项目是硬支撑、营商环境是硬基础、干部作风能力是硬保障”等要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今年以来的工作成效概括起来,主要有稳中有进、质量调优、活力增强、持续向好四个方面的新特点。
  一是以稳增长为目标的农村经济稳中有进。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0.9亿元,一产增加值71.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1%和4.2%,增速均排名全省第1。争取中省农业农村领域项目投资11.8亿元,推动宜川云岩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延川苹果良种苗木繁育基地、黄陵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子长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等一批项目立项实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423元,增长7.8%,持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较好发挥了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
  二是以延链补链为核心的农业产业质量调优。粮食面积稳中有增,预计播种面积226.4万亩,完成任务的102.9%,总产有望达到74万吨,增产2%。园林水果量价齐增,预计苹果总产将达到455万吨,增长5.5%以上,目前销售价格稳、进度快,已入库121.7万吨,有望再获丰产增收。“菜篮子”产品产销两旺,1-10月新建改造设施农业基地1.19万亩,开工建设规模养殖场137个,分别完成任务的119%和137%。预计瓜菜产量150.2万吨,完成任务的93.9%,同比增长4.5%。出栏生猪52.6万头、羊35.91万只,同比分别增长5.34%和2.17%,瓜菜菌、肉蛋奶供应有序、市场丰盈。
  三是以壮大集体经济为突破的农村改革活力增强。启动实施集体经济“削薄培强”行动,聚合力量、资金扶持低收入村和薄弱村壮大集体经济。预计前三季度全市农村集体经济收入6.73亿元,同比增长7.5%;307个“薄弱村”已退出182个。富县全国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颁发宅基地资格权证书1.97万个、使用权证2.5万个,盘活闲置宅基地458宗。志丹县被确定为国家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试点。全市有3256个社会化组织服务于农业耕种收管销的全过程,托管经营面积达到78万亩。
  四是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和美乡村持续向好。深入学习实践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以绿色生态引领产业转型,以村庄清洁促进宜居宜业,一体推进村庄规划和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因地制宜建设最美乡村田园、最美生态家园、最美淳朴民风。完成卫生厕所改造1.4万座,启动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达标村100个,示范样板村50个。发挥乡村治理示范试点县、镇、村引领作用,实行网格化管理的村达到813个,占比45.2%,推行清单制、积分制的村820个,占比45.7%,农村环境面貌越来越好。
  记者:市委六届五次全会提出,要聚焦“土特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市农业农村局是如何落实这一要求的?
  张东峰:培育发展现代农业产业链是我们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就是按照做好“土特产”文章的要求,集聚现代产业要素,打造产业融合载体,推进农业产业延链、补链、优链、强链,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基础支撑。
  在推进路径上,我们坚持市域统筹、分链施策,实行全产业链打造、全价值链提升。苹果产业链突出延链补链,串联种苗繁育、冷链物流、品牌营销、精深加工、关联产业等产前产中产后全环节,优选以王掌柜、顶端、美域高、农投等为重点的链主企业44家,建设全国面积最大、品质最优、效益最好、实力最强的苹果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我市苹果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列入部省共建,省政府印发了《支持延安建设全国苹果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若干措施》,市委、市政府出台《建设全国苹果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实施品种培优、品质提升、产后处理、三产融合、品牌提升“五大工程”,构建市场营销、果业经营、人才队伍、防灾减灾“四大体系”,搭建科技研发、检验检测、会展交流“三大平台”,加快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畜牧产业突出产能建设,统筹用地空间、上下游产业链和疫病防控,强化招商引资,引进新希望、东方希望、正能、雄特等大型龙头企业,优选以甘泉劳山鸡业、吴起新六科技、黄龙正能农牧为重点的链主企业9家,带动发展规模养殖,延伸畜禽屠宰、肉羊分割、饲草加工等产业链,促进畜牧业由养殖环节向现代化深加工转型。设施农业突出产销衔接,聚焦打造陕西丘陵山区设施农业特色板块目标,以基地建设为基础、育苗能力提升为关键、产销衔接为联结点,优选以金源鸿、绿品田域、菌舰生物等为重点的链主企业8家,着力构建生产高质高效、产销衔接顺畅、市场波动可控的现代设施农业产业体系。小杂粮产业突出品牌营销,采取市场引领生产、后端倒逼前端的方式,优选以延安峁圪垯、八千里食品等为重点的链主企业10家,推进规模种植、订单生产、合作联营、品牌营销和融合发展,提升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在推进措施上,重点抓了六个方面工作:一是推行链长制。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为双组长的延安市现代农业产业链培育发展领导小组,实行一条产业链一个工作专班、一套推进方案。对清单任务实行月调度、季评估、半年通报、年度总结,确保重点工作落地见效。二是编制任务书。出台《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农业全产业链的实施意见》,印发四条产业链推进方案,分年度、分产业、分县区细化产业链任务书,紧扣延链、补链、强链,每年印发任务清单,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堵点。三是建立项目库。四条产业链共落实2023年度重点项目78个,年度投资17.57亿元,至10月底完成投资15.65亿元。四是绘制链谱图。梳理苹果产业链8个行业、畜牧产业链5个行业、设施农业产业链6个行业、小杂粮7个行业的招商指引,瞄准目标企业,实行精准招商。1-10月落地开工产业链项目88个,完成投资32.7亿元。五是创建典型县。每个产业链确立1-2个重点县,争取实施国家和省级农业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农业产业强镇项目26个。洛川县、安塞区分别被认定为全省苹果和蔬菜产业链典型县。六是组建专家团。建立由行业领军人才领衔首席的产业链专家团,吸收生产、加工、品牌、营销等方面高级职称以上的技术专家96名,为产业链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记者:下一步,市农业农村局如何围绕开展第二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贯彻落实市委六届五次全会精神?
  张东峰:农业农村工作面向农村基层,与农民群众打交道最直接,为农民群众服务最具体,和农民群众关系最密切。第二批主题教育自9月份启动以来,我们充分发挥这一行业优势,坚持把学习教育放在首位、把调查研究贯穿始终、把实践作为最大特色,实现了主题教育与农业农村工作一起抓、两促进。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市委六届五次全会的部署要求,运用好主题教育这一强大思想武器,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群众路线、深入调查研究、四下基层等优良学风作风,坚持干中学、学中干,进一步丰富农业发展的思路,明晰追赶超越的路径。
  一是把粮食安全作为底线任务。增强重粮抓粮和耕地保护的责任意识,以防止耕地“非粮化”为根本稳面积,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重点提地力,以科技创新为支撑提单产,以规模化集约化为方向提效益,千方百计提升粮食综合产能。
  二是把产业振兴作为重中之重。树立“大食物观”,学会用“土特产”的方法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明晰现代农业产业链建设的路径,加快建设全国苹果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不断提高乡村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三是把农民增收作为中心任务。将围绕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目标,一方面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一方面下功夫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不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生活差距。
  四是把农村改革作为活力源泉。深入学习贯彻新一轮《深化农村改革实施方案》,巩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农村新型集体经济,构建多元化农业经营体系,确保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走样、农民利益不受损。
  五是把和美乡村建设作为必然要求。围绕“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由表及里提升乡村环境面貌,建设最美乡村田园、最美生态家园、最美淳朴民风。
  六是把高质量项目作为重要支撑。围绕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精准衔接中省政策导向和项目计划,建立项目储备库,积极主动做好项目争取、对接、落地,增强发展后劲。围绕产业链关键环节,谋划利于产品升级、利于吸纳就业、利于联农带农的延链补链项目,开展“点对点”“一对一”“叩门式”招商引资,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