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杜音樵
12月27日下午,延安市人大常委会一楼会议厅座无虚席。参加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的委员、代表们“四方围坐”,一场聚焦全市高质量项目推进工作的专题询问会在这里举行。
座次安排犹如严格的面试会场,前来“赶考”的有市发改委、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等8家部门相关单位负责人,他们个个精神抖擞,与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省市人大代表组成的“考官团”相向而坐,接受问询。“考官”们紧盯高质量项目推进工作中的难点、堵点、痛点,接连发问,现场气氛紧张而热烈。一个个精准的发问,问出了群众心里的疑惑;一句句恳切的回答,答出了百姓想听的真挚承诺。
“专题询问中,提问要开门见山、言简意赅;应询单位回答要客观真实,简明扼要,必须脱稿回答。”没有寒暄,也不客套,主持人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宋满红开场就直奔主题,定下了“规矩”,也为之后的询问定下了开门见山、有问必答的基调。
10名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和列席人员,围绕项目前期审批、打造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科技创新驱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等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提问,应询单位负责人严肃应询,有针对性地一一作答。
“市委六届五次全会明确要求有序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我市在推进落实过程中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下一步如何解决?”委员赵登宏问出民声。
有序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是我市提升整体卫生健康水平的重大历史机遇。“通过实施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我市医疗服务体系日益健全,服务保障能力不断提升,优质医疗资源持续得到扩容下沉,均衡布局日趋合理。但因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偏弱、医疗相关价格改革还不到位、人才队伍建设结构性问题较突出等仍然存在。”市卫健委主任胡生凡回答道,下一步,我市将全面实施好示范项目,构建新体系、引领新趋势、提升新效能、激活新动力、建设新文化,持续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和优质医疗资源的扩容下沉以及均衡布局。
苹果产业是延安农业第一支柱产业,也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列席人员、延旅集团总经理魏世斌格外关注我市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他问道:“我市围绕打造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谋划、储备、建设了哪些具体项目,项目实施中还存在什么问题,下一步如何解决?”
市农业农村局党委委员、果业中心主任路树国介绍,今年,全市共争取实施苹果产业项目43个,中省市县共投入资金17.1亿元。其中有省级千亿级果业、县域经济专项苹果产业、延安山地苹果产业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乡村振兴衔接苹果专项、绿色高质高效、国家区域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国家级苹果产业强镇等。目前,主要存在争取政策力度不够、招商项目落地有限、启动建设的大项目较少等问题。下一步,我市将加强与国家部委、省政府支持事项的跟进对接,抓好部省已确定项目的组织实施,主动谋划,积极跑项目、争资金、保项目;加强招商引资力度,以大项目、好项目为切入点,围绕产业集聚,开展各种形式的小分队招商、上门招商、产业链招商等。同时,将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广泛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加强项目落地管理推进,夯实项目落地建设。
“请问我市在培育特色鲜明、专业分工明确、产业链条完善的县域工业集中区和产业园区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下一步如何解决?”市人大代表常延丽向市工信局提问。
“目前,我市产业集群还没有真正形成规模,产业链仍在初级阶段,不够成熟,需要进一步依托产业园区来发展产业集群,且园区比较散,大多起步晚、体量较小、定位不精准,各个园区之间存在同质竞争问题。”市工信局局长杨欣阳说,我们将进一步依托园区做好产业集群的发展,推动化工园区建设,精准定位各个园区的发展方向,每个园区都明确1个主导产业作为强县的支撑。还要推进“链群”结合发展,依托专业机构,进一步明确总思路、路线图,细分产业链条,推动多链条横向联合形成集群,建立“三长”制(链长、链主、团长),配套相关支持政策。同时,将进一步打造园区作为产业链群发展的主阵地,做好规划谋划、功能环境、改革创新、人才资金、安全环保等工作,做好保障、搞好协调,努力培育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
将近2个小时的询问,委员与代表们提问踊跃,深挖问题,紧追不舍,“辣味”十足,问出了担当和关切、答出了责任与承诺。一问一答间,体现了专题询问为民依法履职、力求监督实效的宗旨。
与日俱增的重点项目激发了我市不竭的经济活力。一个个新项目、好项目、大项目落地开花,如同一根根坚实的桩基,正支撑起延安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未来。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王军营对专题询问提出明确要求,要加大项目谋划储备力度,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强化项目要素保障,加强项目督导检查,不断完善重点项目管理推进机制,推动我市高质量项目落地生根、企业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