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张龙 记者 叶四青)近日,国家级非遗项目“子长唢呐”培训班正式结业,所有参训学员穿戴富有陕北特色的羊皮马甲、红肚兜和羊肚子头巾服饰参与结业演出,使出浑身解数集中展演所学精华。在为期9天的培训中,子长市80余名唢呐艺人齐聚一堂共同学习,增进技能。
本次培训是近年来子长市相关部门组织规模最大、参加人数最多、邀请专业老师授课量最多的一次。“原来指法不太规范,这次培训得到了很大提高。”从事唢呐行业20多年的学员贺建雄高兴地说。“培训中老一辈的非遗唢呐传承人给我们吹了很多老曲调,是子长的味道,是地地道道的陕北文化的味道。”学员郝卓说,此次培训不仅提升了唢呐相关知识,也为继承和弘扬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坚强的理论保障。
“希望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民间唢呐艺人的吹奏技艺,从而让子长唢呐更好地发展和传承。”子长唢呐协会副主席贺东说,今年以来,子长在挖掘、发展子长唢呐文化方面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随着唢呐队伍的不断发展壮大,全市唢呐班子发展到100多个,吹奏人员近千名,演奏形式由原来的老五班吹奏变为数百人的群体演奏,子长唢呐成了子长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
同时,子长市积极挖掘、保护、传承民间优秀文化,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组织队伍两出国门,二十多次上央视,登上国家大剧院,先后斩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第二届全国唢呐展演一等奖等十多个中、省大奖,先后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被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命名为陕西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21年,子长唢呐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
“下一步,我们将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以非遗保护传承和发扬为重点,打造特色民间文化活动品牌,让子长唢呐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迸发新的活力。”子长唢呐协会主席马小红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