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4年02月27日
节后脾胃如何养生?
记者宋伟刘晶
  春节团圆时刻,亲朋好友相聚,免不了诸多应酬,面对琳琅满目的美酒佳肴,轮番上阵的诸多水果、零食、甜品,难免饮食失节,脾胃受伤,出现腹胀、腹痛、呕吐、泛酸、烧心等不适,若平素脾胃功能欠佳,各种症状更是缠绵难愈。
  那么,春节后,如何调理脾胃,恢复胃肠健康呢?我们采访了延安市中医医院(北医三院延安分院)脾胃肝病科副主任医师黄巨霞,请她给大家介绍下脾胃的功能以及养生的方法。
  脾胃有什么功能?
  黄巨霞说,中医学认为,胃主受纳腐熟,脾主运化。《黄帝内经》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正常的饮食代谢先由胃来存纳,进行初步消化,再经脾的运化来吸收、输布全身。如果饮食不慎,胃中食物消化不及,则会导致腹胀、呕吐、泛酸;脾脏吸收不及,则营养物质下行而引起大便溏薄,甚至腹泻。脾胃不好,四肢百骸失养,水湿内停,则会引起四肢倦怠、困重、少气懒言、畏寒、虚胖等各种表现。所以说脾胃为后天之本,养生要重脾胃,脾旺不受邪,才能做个健康的干饭人。
  六种简单易行的健脾食疗法
  一、“焦三仙”粳米粥——所有体质皆宜
  做法:神曲、麦芽、山楂各10~15克,入砂锅煎取浓汁,去渣。再加入粳米约50克,白糖适量,煮粥食用。
  功效:神曲可健脾消食、解表化湿;麦芽行气消食、健脾开胃;山楂健脾开胃、消食化积。“焦三仙”粳米粥主要针对因为进食过多肥厚、甘腻的肉食,而引起腹胀腹痛、嗳气腐臭、腹泻、大便气味如臭鸡蛋等积食症状的人群。
  二、薏米山药小米粥——适合湿热、痰湿、平和体质
  做法:山药30克、薏米30克、小米100克,煮粥服用。
  功效:这款药膳粥有健脾渗湿、滋补脾肾的功效,适合消化不良性腹泻、大便溏泄、全身无力、心悸气短者食用。需要注意的是,薏米清热利湿健脾,不适合用于胃寒证,可将生薏米换成炒薏米。
  三、熟普洱茶——所有体质皆宜
  普洱茶清热利水,消食醒神,解酒毒。春节里喝酒过多的人可以喝一天清茶,清清肠胃,醒醒神,让身体和头脑都更轻松。
  四、白萝卜生姜雪梨汁——适合阴虚、湿热、痰湿、平和型体质
  这几样打汁饮用,可以生津,止渴,解腻,消食。需注意的是要放到室温的程度饮用,喝的时候不要太凉。
  五、山楂大枣苹果汤——适合阳虚、气虚、气郁、血瘀、平和型体质
  山楂两片,大枣5颗,苹果1个煮汤。胃酸过多的人,不要放山楂。这个汤酸酸甜甜,清爽又暖和,口味很好,让胃暖洋洋的,糖分也足够,如果节日饮食过多,一天喝此汤也不觉得饿呢。体质偏凉的人,很适合。
  六、蜂蜜柚子水——适合痰湿、阴虚、平和型体质
  把柚子打成汁,加蜂蜜,加温水饮用。消食解酒,更重要的是,味道非常好喝,西柚更佳。
  小小穴位也有健脾功效
  黄巨霞说,能够调和脾胃的穴位可不少,如腹部的神阙、中脘、天枢,背部的脾俞、胃俞、大肠俞、小肠俞,手部的合谷,下肢的足三里,足部的太冲,都是耳熟能详调理脾胃的要穴,针对这些穴位,或是按揉,或是艾灸,或是针灸,或是刮痧,都能有效改善症状。
  小朋友不大能耐受刺激性强的治疗,黄巨霞推荐小儿推拿,可采用补脾经、揉板门、揉中脘、揉脾俞等手法。脾胃肝病科还有“五子散”中药热奄包,由芳香暖胃的菟丝子、决明子、吴茱萸等组成,用之外敷腹部也是比较缓和的治疗方法,尤其适合儿童及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