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4年04月28日
春在溪头荠菜花
李振南

  我一直认为,我们对于春天的感知,往往是从发现荠菜变绿开始的。我还认为,荠菜应该是春天里最早生长的植物之一,而它的绿色梦却是由春雨唤醒的。
  荠菜是大名鼎鼎的野菜。早在2500多年前的《诗经》中就曾写到它:“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诗歌中把一种辛苦之味的苦菜和一种甘甜之味的荠菜一起推到人们的面前,富有对比韵味,从而更加彰显了荠菜的美味。
  荠菜是一年或两年生的草本植物。它的别名很多,如地菜、地米菜、护生草等,这是不同地方对这种野菜的不同称呼,也说明它早已成为民间记忆。荠菜在植物分类学里属于十字花科,这个科的植物主要特征是花瓣4片,呈分离状,成“十”字形排列。十字花科的植物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存在,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早已融入人的血脉及意识。它主产蔬菜和油料作物,我们平常食用的蔬菜大部分都是十字花科,譬如白菜、榨菜、大白菜、甘蓝、芥菜、萝卜、盘菜以及油菜等。
  挖荠菜的最好时期在春天。这时候,农人家中储藏的大白菜和盘菜已寥寥无几,大田里栽种的芥菜、油菜等尚未收获,正处于蔬菜的青黄不接期,而此时的荠菜长得硕大、碧绿、水灵,正好给予补充。
  挖荠菜时,农人会选择一场春雨之后,提个竹筐,或挎个篮子,带上一把小铲,去田里、麦地里寻找。这时的荠菜已经长得手掌一般大,肥肥的,嫩嫩的,看得人脸上露出了笑容。记得孩提时,我也曾多次跟着大人到野外挖过荠菜,每每发现它的芳踪,心中便有一种无尽的喜悦,无论肥瘦大小,都是那么讨人喜欢。当自己将它从土中轻轻拔出后放进篮中,那简单的过程就是一种美妙的享受。
  荠菜早早进入了《诗经》,也被历代文人所赞美。宋代苏东坡有“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煮山羹”,严仁有“春风只在园西畔,荠菜花繁胡蝶乱”,辛弃疾也有“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清代郑板桥有“三春荠菜饶有味,九熟樱桃最有名”。苏东坡非常推崇荠菜,他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君若知其味,则陆八珍皆可鄙厌也。”另又写诗云:“烂烝香荠白鱼肥,碎点青蒿凉饼滑。”现代作家周作人在那篇著名的《故乡的野菜》中则写道:“荠菜是浙东人春天常吃的野菜。”这些都说明荠菜已深得国人的青睐。
  荠菜在民间还有很多习俗和用途,苏东坡在《物类相感志》中记载:“三月三日,收荠菜花置灯檠上,则飞蛾、蚊虫不投。”明人田汝成撰的《西湖游览志馀》记:“三月三日,男女皆戴荠菜花。”清代苏州文士顾禄在《清嘉录》中记载:“荠菜花,俗呼野菜花。因谚有‘三月三,蚂蚁上灶山’之语,三日,人家皆以野菜花置灶径上,以厌虫蚁。侵晨,村童叫卖不绝,或妇女簪髻上,以祈清目,俗号眼亮花。”看来荠菜不仅是全民皆爱的美食,还曾作为花饰,让人时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