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4年04月28日
母亲的平凡往事
王恒星

  母亲离开我们将近一年了,每每想起她,我就有一种想写点东西纪念她的冲动。但往往是一提笔,涌入笔端的不仅是潸然的泪水,还有那纷乱的思绪。
  母亲出生于一个革命干部家庭,自幼家境殷实,衣食无虞,从小接受良好教育。母亲在延安中学读完初中,本应继续升学,可因外爷生病,只能辍学。
  她和父亲结婚时,正值国家三年困难时期,加上我的降生,饿肚子成了经常事。所以,在母亲的鼓动下,父亲毅然辞去临镇中学公办教师的工作,带着年幼的我返回乡村。随后,父亲在村上教小学,母亲则当了地地道道的农民。
  母亲是坚强的,特别吃苦耐劳。当农民期间,她耕播锄收,追肥点种,拾柴背水,样样都会,样样都干。每天除了上工,还要做三顿饭,从来都是睡半夜起五更。
  母亲是包容的。我有个妹妹,出生几个月后,因患百日咳而连续高烧。因无钱到镇上就医,家中就请生产队那个并不懂多少医的赤脚医生前来诊治,最终导致妹妹夭折。那天晚上,睡梦中的我被母亲撕心裂肺的哭声惊醒,看到了母亲悲痛欲绝的表情。后来,有好多人让母亲去状告那个赤脚医生,但都被她婉言谢绝了。她说,人死不能复生,何必再为难人家。
  母亲心灵手巧。她没有专门学过美术,但却喜爱工笔画,画出的鱼虫鸟兽惟妙惟肖。初中毕业后的她曾考过美校,也接到过录取通知书,但因外爷生病,便没了下文。母亲婚前基本不会做家务,也不用做家务,但结婚后的她裁剪缝补、纺线织布、纳鞋勾袜什么都学会了。母亲也喜欢剪纸。每到过年,我家窗户上都贴满她剪的红窗花。母亲还喜欢读书看报,家里的书籍报刊她都一一翻阅。
  母亲是勤俭的,劳动和节俭贯穿她的一生。母亲一生热爱劳动,中年以前忙着农活;步入晚年,她仍坚持劳动,说是为了锻炼身体。她在乡下住的时候,按季节给我们几个儿女捎来小蒜、苦菜、榆钱等野菜。进城后,母亲经常要我们带着她到郊区捣鼓这些东西。母亲在吃穿用度方面没有一点浪费。衣服是袖口烂了她就缝袖口,襟摆烂了她就缝襟摆,却舍不得穿我们给她买的新衣服。在我的记忆里,母亲没有倒饭倒菜的习惯,儿女们乃至孙辈的剩饭都由她承包了。
  母亲是厚爱的。她孝顺父母,照顾公婆,体贴丈夫,与兄弟姐妹和睦相处。对于儿女,她不吝疼爱。特别是少时的我,身处逆境,顽劣不羁,经常打架斗殴,但母亲从来没有过多责备过,只是自己默默承受着外在的压力。八个孙子中有五个都是由她一手带大,特别在我女儿幼小的时候,因为夫妻二人都在上班,只能把孩子交由年近七旬的母亲照顾。而她则佝偻着腰,蹒跚着步,时刻拉着孙女的手,生怕孩子跌着碰着。
  这就是我的母亲,一位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老人,一位虽然饱经风霜但不断升华母爱的普通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