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延安插队,在生产队劳动、锻炼了一年零七个月。那一年多的时间,在历史长河中虽然极为短暂,但对我的一生都产生了极大影响。
插队时的故事很多,今天我就想说说印象最深的土炕。
农村没床,农户家祖祖辈辈都睡大炕。你真要他们睡床,他们肯定睡不惯。而我们恰恰相反,在城里睡惯了床,到农村后,突然让我们睡土炕,还真有点儿不习惯。
陕北人普遍住窑洞,窑洞的特点是冬暖夏凉。但窑洞潮湿,对人身体不好,解决的方法就是睡土炕。灶台连着土炕,烟道顺土炕而上,做饭时,利用余热把炕烧热。条件好的农家,给炕上铺一条狗皮褥子,用以隔潮。
到了老乡家,老乡最热情的招待方式是让你脱鞋上炕,盘腿而坐,“你喝,你喝”的让茶声不绝于耳,透着陕北人的热情。
陕北人吃饭既没有饭桌,也没有炕桌。他们把菜及调料放置到一个一尺见方的木制漆盘里。吃饭的时候,以大炕为桌,人们围着漆盘盘膝而坐。讲究一点儿的家庭,漆盘上漆着花草图案。这漆盘也属陕北特色,我在其他地方没有见过。吃饭的时候,也没有什么菜,在盘子里放一小碗辣子面、一小碗盐等极其简单的调料。夏天还能有点韭菜末。
窑里盘的土炕,一般是连着做饭的灶台,屋顶上或屋外留一个用以排烟的高高的烟囱,做饭与烧炕的烟从同一个烟囱排出。平时,烧火做饭的余热也可以给土炕供热。
每家炕的平面上,都铺一张芦苇编织的炕席。过去的人们穷得没有褥子铺,一家人盖上被子就睡在席子上,因为苇席有防潮防寒的作用。
那个时候,每到冬天的傍晚,烧炕是各家各户必须干的一个活。一般都由家里勤快的妇女烧炕,男人一般地里都有活,有些孩子多的人家,会由孩子们轮流烧炕。
烧炕也叫煨炕。煨炕不仅要把烂树叶以及作物的秸秆塞进炕洞口,而且在燃烧的过程中,还要不断用一根带叉的棍子拨弄着燃烧的柴,使炕能够均匀受热。
我们那时候刚来到农村,还不适应,把被褥烧糊是常有的事儿。有时火烧得大了,半夜醒来,炕上热得躺不下,得坐着睡。
陕北土窑洞里的那一盘土炕,留给我太多的追忆和眷恋。以至回北京这么多年了,还时常想念睡惯了土炕的那些舒服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