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4年06月30日
家乡的那条小路
冯志胜

  我一生走过许许多多的路,有的平坦、有的泥泞。
  走过蜿蜒曲折的家乡小路,走过鸟语花香的林间小道,走过尘土飞扬的乡间山路,还走过国内外笔直宽敞的高速公路。但使我魂牵梦绕的还是家乡的那条小路。这条小路,几十年来没有随社会的变化而改变,留下儿时的许多痕迹和记忆,才使我念念不忘。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每当哼起这首小曲儿时,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家乡那条幽静安宁的乡间小路。家乡的那条小路,弯弯曲曲,像顽皮的孩子在捉弄人,不时露出一点点踪影,不时又隐没了。它以一种生命的姿态,静静地向远处延伸。它不管何时,都能展现出独特的美,令人难忘。虽然路上经常有牛粪、猪粪、鸡粪等排泄物,但总是让人感到那么亲切,那是一条心灵的小路,心间的一抹乡愁。
  家乡这条小路上,有一段长长的坡路。记得上小学三四年级期间,四月的一天,我跟弟弟还有村里鲁姓家的弟兄俩逃学了。四个孩子推上生产队的架子车当飞车玩,三个人轮流坐车一个人推,把架子车从坡底推到坡顶,从上往下放飞车。当轮到我推车时,因车速太快,人的脚步跟不上架子车轮子的转速,脚下碎石子一滑,一个马趴倒地上了,架子车顺着惯性像脱缰的野马,向坡下冲去。到坡中部时,哐当一声,连车带人翻到两米多高的石崖下,把人摔倒在刚翻过的地里。三个人都受了伤,有的伤在腿上,有的伤在额头上,抓一把土按在伤口上便止住了血,所幸伤势不是太严重。就这样,四个小孩都没敢给大人说。直到现在,每次回家路过此路段,还都心有余悸。
  家乡的那条小路,只能勉强通过一辆小车,是谁人所修无人知晓。也许像鲁迅先生所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多了便成了路。”只知道数百年来它一直蜿蜒在山坡上。小路两旁,如诗如画,不管何时,都能展现出独特的美,令人难忘。每年的春夏秋三季有山花野草为它装扮,花儿竞相绽放,花香袭人。小路的天空,常常有风吹散远天的流云,有成群的鸟儿在云端鸣唱。路下有流水潺潺,从远处倾泻而下,清澈的溪水倒映着群山、倒映着蓝天,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这条小路承载着祖辈们生命的信息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承载着他们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和人情世故。他们一个个都背负着生活重压的担子,赶着牛儿、驴儿、马儿等牲灵,机械地迈动沉重的双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这条土路上奔忙,以顽强的承受力去迎接生活的煎熬,听任命运的驱使,永无休止地逢山爬坡,蹚水过河……任凭岁月在匆匆的过往中留下历史的皱纹。这是一条远离世俗纷扰的路,走上去舒畅、安心、踏实。这条路上没有锦衣玉食,没有钩心斗角,有的只是一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的从容、一份“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于万物”的孤高。
  家乡的小路如同历史的长河,一头系着行色匆匆的过客,一头系着山野的寂寞和冷落。小路的辙印和足迹,是历史的见证和无奈。坑坑洼洼的泥路,任凭艰难和疲惫赶路的行人在它的身上践踏。风声猎猎,马蹄踏踏,汇成了飞扬飘拂马鬃的流韵、汇成了尘土飞扬的流云、汇成了山野中司空见惯一道独特的风景。
  小时候,我从这条小路出发,在晨曦微露的清晨走向学校。在懵懵懂懂中,离开家乡,走向异乡。几十年来,踏遍了千山万水,灵魂漂泊在遥远的天边。但是无论走多远,无论走多久,这条路永远是心中的路,思乡的路,在那匆匆的时光里不曾被遗忘,经常在梦里出现。每次踏上家乡的这条小路,灵魂才有了归属感。
  家乡那条曲曲折折的小路,我喜欢一个人慢慢地走着,足音是孤寂的,然而内心满是快乐。其实,如果你是一个热爱生活,用心生活的人,那么,就会发觉,一个人走路,那是很自在很开心的,不是寥落,是清静,不是重复,是发现。这一刻,你会发现已远离了世俗的生活,感觉到生活本身的晴朗、多彩和世间的美好,这种片刻的灵魂的清净是多么的难得,没有人明白这种安宁的平淡的快乐给我多大的感动。
  父母在世时,每次回家,娘总是站在小路的另一头翘首以盼,疲惫的双腿顿时充满力量。离开时,娘在小路这一头目送我消失在小路的另一头。父母去世后,再踏上这条小路,望着那堆长满荒草的坟茔,脚步变得沉重,眼泪不由得在眼眶打转,心情悲伤,情绪低落。但我相信,娘一定在天上某个地方默默地看着我回来又离去。
  我终于明白,人这一生,无论走多远,总也走不出故乡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