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4年06月30日
老照片里的往事
徐淑静
    ● 前排左一为作者

  这是我人生经历中,最为珍贵的一张老照片,每当看到它,我的脑海里就涌现出很多难以忘怀的往事。
  这是53年前的7月,我们黄陵县隆坊公社南河寨村第一生产队知青小组的7位同学,在欢送郭翠平同学到县城工作时,在黄陵县黄帝庙前的台阶上,留下的一张集体合影。照片里的我们穿着朴素,笑脸清纯,没有被世事纷扰的感觉,只有浓厚的友情。
  照片里,刘新同学坐在前排台阶的最中央,留下了最好的神情,最美的笑颜。看着她不由得想起:插队当年7月,在麦子收完并全部运到场院里晾晒之后,队里就开始在场院里碾麦,生产队马队长分配我和刘新干当天的农活儿,就是端着长把柳条笊篱,跟在碾场的牛后面接牛粪。第一次看见牛尾巴翘起来,我俩慌乱得面面相觑,端着笊篱不知道如何去接,迟疑之中,重重的牛粪一下子就坠落在厚厚的麦秸上,为了不沾污更多的麦子,队长赶紧跑过来,让牛停住,吩咐我们把粘上牛粪的麦秸秆拿出麦场。队长心疼又无奈地说着:“唉,唉……这就是两个瓜娃嘛!”
  后排右一是叶玲莉同学,她脸上挂着淡淡的笑意。我清楚地记得,一次她在我们住处的院子里晾晒被子,不知怎么倒腾出一个指南针,正当她站在被子旁边摆弄着玩儿的时候,被队长家的三娃看到了,因为没见过这东西,就追着叶玲莉同学问:“这是个啥东西?是照相机吗?”玲莉同学顺口说了句:“对呀,就是照相机。”这下可不得了了,院子里队长家玩耍的孩子,院子外邻居家的孩子,都跑过来让她给拍照。看着叶玲莉弯着柳条腰,忙活着给孩子们拍照玩耍的样子,站在旁边的我,笑得肚子都疼了。
  后排第二位,是鲁美丽同学。她看到村里乡亲们缺医少药,还有人患了大骨节病,走路挺困难,就下决心自学中医针灸,她参加过公社的赤脚医生学习班,还在自己的身上练习针灸。我因为膝盖疼,也主动体验了一次鲁美丽的针灸技术。可是自打那次之后,我看见针灸就心里害怕,因为针灸过程中那种酸麻的感觉太难受了。但是村里的乡亲们却很信服她,找她针灸看病的人不少,因为她给村里一位半身不遂的老乡治疗得很见成效。为此,鲁美丽同学还被公社推选为先进个人,去延安参加了知青先进分子经验交流会,她真的很厉害!
  后排中间位置是刘亚琴同学,她在村里和乡亲关系最密切,特别与崖畔窑洞改荣家的两个姐妹关系最好,她们经常教亚琴纳鞋垫,缝补衣服,一起劳动时还常给她带来好吃的东西,让我很羡慕。亚琴最喜欢养猪,每次给猪喂食她都特别积极,可是我们知青小组养的那头猪,长得就像个圆球球儿,后来听老乡说,我们给猪娃吃食太勤。
  照片后排最左边的是郭翠平同学,她年长我们一两岁,人好,脾气好,做饭也好,就像是我们的大姐,最有谦让精神。我最爱吃她擀的面条,臊子汤里土豆块儿切得小小的,用麻籽油起锅,吃起来味道美美的。翠平还会做荞麦凉粉,她好像有什么秘方一样,做的凉粉最受大家欢迎。那个时候没有肉吃,能吃顿凉粉儿就像过年。郭翠平非常勤快,还常常给我洗衣服,不愧是我们知青小组的好组长。
  前排右侧是杨彩云同学,她是我们队知青里最爱学习钻研的人,她的钢笔字写得很规整,也最漂亮。她还是我们队里唯一参加基建队劳动的人。那个时候,我们都很想参加基建队,因为基建队和村里老乡是分开劳动,个个是壮劳力,干起活儿很痛快,最重要的,还远离了爱唠唠叨叨的婆姨们。可是不知为什么,我们谁都没有被队长选上,只有彩云实现了愿望,让我们很羡慕。
  前排最左边的就是我自己。在学校时我就加入了共青团,不管干什么事儿,都不甘落后。我干活舍得出力,从不偷懒,就是性格有点急躁。有一次忘了什么原因,我竟然和翠平争执起来,还把脾气最好的她给气急了,竟然把吃着饭的碗扔在地上。后来每次吃饭,看着她端着那个掉了瓷的搪瓷碗,我心里总有些惴惴不安,我在想,那次的争执可能真的是我不对,让她太生气了。不过,我们知青小组的同学都夸奖我的文笔不错,聚会时还对我说:“你不记得了?鲁美丽同学去延安参加知青先进分子表彰大会,她的事迹材料还是你亲笔写的呢!”
  说实话,过去多年的事情,我真是记不起来了,但黄土地山乡情磨砺了我们的筋骨,“延安精神”已融入了我们的灵魂!
  这就是我们知青小组的7个同学,是我脑海里不可抹去的记忆。如今,我们都已经70多岁,虽然没有了年轻时候的容颜,但我们仍然有一个不老的心态;虽然我们不在一个城市里生活,但我们时时刻刻都在相互挂念。7位同学在延安结下的深厚友谊,如山丹花般青春的“延安情”,让我们的心永远紧紧地贴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