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婆婆今年88岁啦,是个农村妇女,不识字,但她是个勤劳善良、勤俭持家、任劳任怨的人。她和公公共同养育了五个儿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那个困难的日子里,连同我爱人的爷爷奶奶一大家子人,生活艰难可想而知。但是婆婆克勤克俭、精打细算、锄刨担挑、饲养家畜、缝衣纳鞋,四季不闲。清贫的日子虽然艰难,但婆婆硬是扛过来了。
在大集体年代,由于当工人的公公常年在外,孩子们都在上学,家里缺少劳动力,这样一个大家庭里只有婆婆一个劳动力。秋季分粮大多都是在天快黑的时候开始,每次村里分粮到了最后才能轮到家属们。这还不是最难的,最艰难的也是最愁的是到了冬季年底分红,村里劳动力多的才能分红,而我们全家只有婆婆一个劳动力,不仅分不到红利,还要给队里交口粮钱。这是最艰难的时期,婆婆在分红的前两三个月就纠结上了,开上三四家人的口才能把这件事情落到实处,这个时候婆婆才踏实了。在生产队,这样的事情年年都重复着,但是再艰难的生活也没有压垮婆婆。婆婆还是村子里的好裁缝,也乐于帮助别人,每天劳动了一天,利用晚上的时间帮村里的老人和小孩缝制衣服,村里遇到有结婚嫁娶的,婆婆都会给帮忙做婚嫁衣物,我和爱人结婚时穿的衣裤都是婆婆做的。这样一来,婆婆在村里和人家置换口粮钱也相对好一些。
就这样艰难,争强好胜的婆婆也从不抱怨生活的艰辛,快乐面对生活,常常教育孩子们要好好读书,走出大山。我爱人高中毕业回乡务农后被派往外村当民工,搞农田建设。因为他当时还算有点文化,去后就当上了300多人的管理员,这在当时很不错了。1979年恢复高考,婆婆捎话让他回家复习备考,他从心里抵触不想参加这次考试。婆婆怎么也等不回来人,索性让公公把爱人的铺盖卷背了回来。这样的情况下,爱人才不得不回到家里复习备战考试。在复习阶段,婆婆为了让他安心学习,每次担水都是悄悄地一手拿担子,一手提水桶,蹑手蹑脚地走出院子,才能把手里的水桶担在肩上去挑水。经过紧张而忙碌的复习,爱人最终被一所省级中专所录取,婆婆的五个儿女就这样先后都考上了大学或中专。一个偏远的山村五个子女都能走出山村,端上铁饭碗,这在整个乡镇和村子里也是独一无二的,婆婆一下子成了村里教育孩子的典范。
我和爱人结婚后,每次回到家里吃饭的时候,婆婆总是把第一碗饭端给我爱人的爷爷奶奶先吃。她孝敬公婆,邻里和睦相处,在村里是有目共睹。由于我的工作在外地,两个孩子出生后,先后都送回了老家由婆婆抚养,婆婆既要劳动又要照顾孩子,当时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但婆婆从来没有抱怨,任劳任怨,照顾我的孩子整整5年。婆婆常常说,我的大儿子在两岁左右的时候因为误吃了一颗止疼片,恰巧头上被蚊子叮了一下,当时头上起了个包,婆婆一看误以为是吃药所导致,她立即把我儿子背上走到了10里以外的镇医院,经过医生观察诊断后确定孩子平安无事,婆婆才放心地又背着孩子走了10里多的路程返回家中。小儿子在3岁多的时候,一天中午她劳动回来哪里也找不到孩子,当她反复在院子里找时,看到小儿子在院子旁边一堆准备箍窑用的石头堆里睡着了。此刻婆婆的眼泪夺眶而出,她紧紧地把孩子搂在怀里。哽咽地对我小儿子说:“奶奶以后就是不种地也要照顾好你。”从此以后,婆婆说她把重心都放在照顾孩子上,种地能种多少顶多少。婆婆每次给我说的时候都是泪流满面,我也是含着泪水听着婆婆的讲述,除了感动更多的是感激。
随着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我的工作也调回到了延安,这样才从老家把孩子接回来,我们一家才得以团聚。1992年,我们在红化买了一套90多平方米的楼房,第一时间把公婆从老家接到了城里,搬到了我们买的楼房里居住,一起上来的还有我爱人的奶奶。婆婆进城后,又承担起了照看我爱人弟弟的小孩的责任,还要照顾我爱人的奶奶。她尽心尽力,无微不至地伺候着,直到奶奶99岁高寿去世。这个时候,我的两个儿子一个上初中,一个上高中,学校就在婆婆居住的附近。她又不辞劳苦地承担起了我俩儿子的吃饭和住宿,一直到孩子初高中毕业。
2013年,弟弟在虎头园买了一套楼房,婆婆决定搬到虎头园住弟弟的房子。我们当时和婆婆一起住在了枣园卫生监督所的家属楼内。我再三挽留,婆婆说,她已经和我们住了十几年了,她想住弟弟的房子了,尽管我知道这是婆婆在搞平衡,但我还是恋恋不舍。几年后,婆婆和公公因为身体原因,我和爱人又搬到了虎头园和他们住在一起方便照顾。今年1月15日,陪伴婆婆一生的96岁公公因病去世了,这样一下子,家里冷清了许多,坚强的婆婆也因公公的去世和本身多年的旧病复发双重的打击下病倒了。
6月底,婆婆的病情再次加重,在宝鸡工作的大孙子和远在德国留学的小孙子闻讯先后赶了回来。望着围在她身边的一大家子,婆婆的病又神奇般地好起来了,婆婆的外孙子开玩笑对她外婆说,还是要他大哥和弟弟回来了,他们一回来外婆的病就好了。一天晚上,我看到儿子给他奶奶把脚洗了,又扶着奶奶去卧室,开心地拉着话。我也凑热闹上床坐在了婆婆的身边拉着婆婆的手说:“妈,您的孙子们回来,看你高兴了。”婆婆说:“高兴了,你看孙子们一回来我的病真就好了。”我说:“妈,我准备写关于赞美您老人家的一篇文章,你高兴吧?”婆婆笑着说:“那挺好嘛。以前有个算命的先生说我的命可好了。真的我的命可好了,我的两个儿媳妇自从结婚过门从来没有跟我红过脸。我的儿子,女儿,女婿,孙子们对我都特别孝顺,他们现在生活得也好,都在城市里生活。我的五个娃娃有六个孙子孙女都好的了。我可活好了,也可满足了。”
第二天早饭后,在宝鸡工作的儿子和德国留学的侄儿要返回他们的工作岗位和学校了。这时候婆婆还在睡觉,我爱人说你们俩走,不要叫醒你奶奶免得难受。但弟弟坚持要叫醒婆婆,他说也许是最后一次见面了。说着就叫醒了婆婆。这时候我儿子给他弟弟提议说:“咱俩给奶奶磕个头吧。”当他们跪在婆婆床前磕了3个响头后,婆婆哭了,儿子和侄儿哭了,在场的儿女们哭了,我和弟媳也哭了。
没有文化的婆婆,以她博大的胸怀和睿智的思维、超前的眼光,培养出5个有文化的优秀儿女们。婆婆的儿女们在这样一个大家庭的熏陶下,都通过自己的努力,有了固定的收入和美满的家庭,快乐幸福地生活在人们向往的城市里。婆婆晚年也是幸福的,儿孙们围绕在她身边无微不至地在照顾着她,孝敬着她。在婆婆的身上,我看到了中国妇女的坚韧,无私奉献的崇高品格和朴实无华的优良传统。这样的婆婆应当得到儿孙们的孝敬和尊重。
千言万语,万语千言,说不完对婆婆的感激和感恩。感恩婆婆待我像女儿一样;感恩婆婆带大了我的俩孩子;感恩婆婆对这一大家庭的辛勤付出。此时此刻,我想真诚地叫声妈:“您辛苦了!谢谢您!在以后的日子里祝愿您老人家平安健康,开心快乐!”
刘春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