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4年09月06日
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赋能
刘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和平等交换,逐步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必须坚定不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为推进我国乡村全面振兴指明了根本路径与方向。
  以城乡融合发展提升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
  构建以县城为枢纽、以小城镇为节点的县域经济体系,必须建立健全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动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实现城乡高质量的社会融合。首先,要进一步推动实现义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切实解决农村适龄儿童上学难题。坚持系统观念、问题导向,合理恢复和兴办乡村小学和幼儿园,提升乡村教育保障。其次,要科学规划县域医疗卫生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建立适应乡村特点、优质高效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让广大农民能够获得更加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第三,要通过创新农村养老服务发展体制机制,推动社会养老、互助养老与家庭养老协同发展,进一步完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增强农村养老服务发展的内生动力。最后,要逐步提升县城乡镇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水平和基础公共服务、产业配套功能,增强综合承载能力和治理能力。推进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进人民福祉。
  以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农村产业蓬勃发展
  产业振兴是增强农业农村内生发展的动力源泉,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加快农村产业发展,一要立足于自身资源禀赋,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打造新型农业产业融合业态,拓展产业价值链条,支撑农业农村现代化,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释放农业农村发展活力。二要加快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发展。以数字化、智能化方式提升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改进产品质量,拓宽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业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潜能。三是要建立城乡产业一体化协调机制。要素的自由流动可以有效化解城乡之间资源匮乏与资源闲置的矛盾,更有利于资本、科技、人才等资源向乡村流入,推动现代工业向现代农业延伸,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通过城乡产业门类之间相互支持,实现城乡产业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增添动能。
   以城乡融合发展扎实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繁荣和发展乡村文化必须坚持现代文明与农耕文明的有机结合。通过改进和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主动向村庄集市等末梢延伸,使城市优质文化资源下沉,增加服务有效供给。持续加强对农村移风易俗的引导和宣传,转变农民思想文化和道德水平,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形成崇尚文明、崇尚科学、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在加强对农村的农业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和保护利用的同时,实现乡村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注重对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保护,持续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建立文明向善的生活秩序,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使乡村文明既保持浓厚乡土气息,又兼具鲜明时代特色。
  解决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根本要靠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通过创新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等改革举措,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举措切实落地见效,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添动力、增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