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果农正在除草 ▲ 延刚果业生产车间 记者 樊小帅 通讯员 冯妮娜 井北斗
从第一块30亩苹果园建成,到流转80多亩土地建新园,再到50亩矮化密植智慧果园;
从创建“新农人快乐人家”家庭农场,到在广州、西安开苹果专卖店;
…………
63岁的洛川果农杜民子跟苹果打了半辈子交道。与其说是他的务果史,不如说他见证了洛川苹果从平凡走向辉煌。
从1947年阿寺村农民李新安引进第一棵苹果树开始,勤劳、智慧的洛川人,与果结下了深厚的渊源。
77年光阴流转,洛川苹果产业在经历引进推广、专业县建设、产业强县建设、高质量发展等阶段后,已经成为规模最大、链条最全、持续效益最好、从业人数最多、对洛川农民增收贡献最大的特色产业,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赞为致富之果。
苹果品质优
品牌价值以829.16亿元再创 1 新高,位居全国水果类榜首
时光的年轮刻下奋斗的足迹。
1959年国庆前夕,中共中央办公厅代表毛主席回信中赞扬,在洛川县栽植苹果“这在陕北黄土高原是一个创举”。
1974年《半月谈》杂志中说道:“中国苹果的希望在陕西,陕西苹果的希望在洛川”。
1978年,洛川被陕西省政府授予“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县”。
2006年,50万亩果园绿满高塬。
2008年,开始举办苹果博览会,至今已连续成功举办了17届。
2009年,洛川苹果现代产业园区启动建设,2023年被确定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2016年10月12日,在洛川县举办的首届世界苹果大会上,时任国际园艺学会主席罗德里克·德鲁参观了果园、品尝了苹果后,竖起大拇指称赞:“延安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下,把果园管得这么好,特别震撼,堪称楷模!”
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隆重开幕。洛川苹果盆景被摆放在人民大会堂所有代表通道的两旁。许多代表都被两旁的“迷你”苹果树吸引了。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时,洛川苹果盆景也被作为植物景观,装饰了北京人民大会堂。
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首次携带洛川苹果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至今,洛川苹果已八上太空,成为航天员“太空出差必备水果”。
2023年,洛川苹果因个大、色艳、形端、皮薄、味美、耐贮藏等特点,富含钙、镁、锌等多种有益健康的微量元素,入选全国“土特产”大众口碑百强榜,品牌价值以829.16亿元再创新高,位居全国水果类榜首。
此外,洛川苹果先后获得“北京奥运会专供苹果”“上海世博会专供苹果”“广州亚运会专供水果”等30余项冠名权,荣获国内外280余项品质大奖。外交部也将其确定为“国宾礼”,摆上了国家级和世界级重大活动的国宴招待台,并多次作为“国礼”赠送外国元首和国际政要。
…………
这一切,得益于历届洛川县委、县政府“一任接着一任干,始终围着苹果转”的发展理念和生动实践,得益于洛川的“一县一业”战略,得益于党的富民好政策。
2022年6月,洛川县出台《关于推进洛川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八项重点任务》,从矮化密植、优化品种、改良土壤、科技赋能到园区带动、防灾减灾、品牌保护、健全组织,明确了具体的目标任务,规划出清晰的产业发展路径,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拉清单式去补短强链,统筹上下一切可以统筹的力量、在洛川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团体赛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出集体的力量。
同时,通过搭建防雹网、防冻设施配备、政策保险等措施,增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通过注册洛川苹果商标、建立洛川苹果品质标准等,努力将洛川苹果打造成千亿级民族品牌。2022年8月3日,《洛川苹果标准综合体》通过市级评审。
当下可喜,未来可期。从第一棵苹果树到全国苹果产业的排头兵,洛川苹果产业在发展道路上创造了多个第一,第一个苹果专业县建设、第一个苹果“一县一业”建设、第一个推广“四大关键技术”、第一批苹果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县,全国第一个颁布实施农产品地方标准,全国唯一整县通过国家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认证。
“目前,洛川全县苹果种植面积53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83%以上,农民人均3.3亩,位居全国第一。全国每9颗苹果中,就有1颗来自延安,延安每3颗苹果,就有1颗来自洛川。2023年苹果总产量突破110万吨,位居全国前列。”洛川县副县长张军旗说。
经济效益佳
95%的农民从事苹果产业,90%以上的农户年均收入超过10万元
金秋时节的洛川,层林尽染,果实挂满枝头。
在杜民子家的苹果园里,装筐入袋的苹果堆成一座座小山,弥漫着沁人心脾的果香。
“今年风调雨顺,苹果长势好、着色红。眼前这50亩矮化密植智慧果园,产量在15万公斤以上,减去人工和园区维护成本,净落100万元应该没啥问题。”杜民子是洛川苹果种植大户,他与苹果的缘分可谓源远流长。
1986年,杜民子的第一块30亩苹果园建成,为了有个好收成,他自己就在果园里搭了个简易草棚,吃住在里面,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着苹果园。
随着产业更新迭代,杜民子在村里成立了“绿塬红苹果专业合作社”,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形成了以技术托管、农资统配、农机支持、农服跟进、订单种植等为一体的社会化服务托管。
“靠着苹果园,我不仅供3个孩子完成学业,还在城里置办下房屋,为孩子们买了房和车。”如今,杜民子的大儿子在延安炼油厂工作,小儿子接了自己的班,把家庭农场越干越大,女儿大学毕业后在西安工作。
无独有偶。在旧县镇韩村李新平的果园里,他和家人正忙着给卸过果袋的苹果铺着反光膜,反光膜晒着太阳,果园到处闪着银光,喜悦挂在每一个人的脸上。
“每年都能卖60多万元,今年苹果长势挺好,这几天都有果商来看。”李新平说。
李新平今年60岁,家有10口人,30多亩果园。大儿子在外地上班,平时务农主要靠自己、老伴李岩和二儿子。“家里的农机具就一大堆,有1个果果车、4个旋耕机、3个拖拉机、1个打药机……还有3辆小汽车呢,父子三个一人一辆。”李岩开心地说。
在旧县镇洛阳村,陈军生家的苹果去年1斤卖到了4元的高价,仅4亩地就卖了7万元,成为村里人人羡慕的“别人家的果园”。
“今年苹果品质比去年还好,又是一个丰收年。”陈军生言语中难掩喜悦。
“又是一年丰收季,秋高气爽糜谷黄。最数大塬洛川美,满塬苹果红又香……”无论是对于来洛川观光旅游的外地人,还是对于当地忙于收获的农民,洛川大塬都是最迷人的时候。清爽的空气中,到处弥漫着苹果的香味。果农们开始了一年中最幸福的农活,卸袋、摘果!
“目前,洛川95%的农民从事苹果产业,群众收入的95%来源于苹果产业,90%以上的农户年均收入超过10万元。”洛川县委副书记、县长张晶说。
2023年,洛川苹果产业综合产值突破140亿元,其中鲜果产值80亿元,二产、三产产值60亿元,全县一产产值连续多年稳居全延安市第一。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308元,全省领先、全市第一,脱贫群众人均收入增幅连续两年高于省市平均水平。
洛川苹果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先后出口到意大利、加拿大、阿联酋(迪拜)、肯尼亚、以色列、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累计出口4090吨,创汇4600余万元。现在,洛川的早熟苹果已经“抢鲜”上市,累计销售17.8万吨,平均每斤4元,近14亿元已经装进老百姓的口袋里。
莽莽大塬赋予洛川苹果荣誉与使命,悠悠洛水沁润苹果之乡底色与气质。如今,从最北端的菩提到最南端的朱牛,从东端的黄章到西端的交口河,处处都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
“今年苹果预计总产量114.04万吨,综合产值将达到150亿元,果农人均可支配收入超1.8
万元。苹果已经成为洛川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聚宝盆’,农民迈向共同富裕的‘金饭碗’。”张晶说。
产业链条全走出
“八链同构、三产融合”的现代化全产业链高质量 3 发展新路子
走进国家级洛川苹果种质资源圃(基因库),洛川县苹果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王晓东指着圃内一行一行结满各种形状、不同颜色果子的树林说:“全世界有苹果属植物35个,洛川县保存了33个,这里共收集4000份苹果种质基因和全世界600个优质苹果新优品种,是中国苹果属植物保存最全的基因库。”
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延安市政府共建的洛川苹果试验站,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马锋旺正带着科研人员在观察、品尝试验样本树上苹果的外观、味道。
“脆、甜、多汁、肉质细腻、皮薄,苹果好吃不好吃,最终要落在舌尖上;当年开花、次年挂果、三年丰产,中国‘芯’的苹果多不多,最终要落在产量上。像‘秦脆’这个品种,经过在20个砧木上嫁接实验,最终择优育种、推广种植。”马锋旺说,“全国范围来看,洛川是苹果领域科技创新能力较突出的一个县。”
在洛川县苹果产业研发中心,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彩色防雹网,在彩色防雹网的照耀下,苹果树像被披上了一道道彩虹。
据了解,彩色防雹网有5种颜色,会根据气温、光照等起到不同的作用。
“洛川县苹果产业研发中心是束怀瑞院士(洛川)工作站科研实验基地,为专家研究探索适合洛川乃至渭北旱塬肥水一体化、省力化、有机栽培、数字智能等苹果新优技术研究提供平台,通过实验研究总结出‘洛川模式’苹果生产技术。”洛川县苹果产业研发中心主任李前进说,通过在洛川境内乃至周边县区开展苹果品种选优,选育适合当地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苹果优系品种,保证基地在更新换代过程中常新。
改革为帆,创新为桨。
在陕西顶端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上,记者看到智能光电分选机里闪光灯闪烁,一个果子留下数十张“X光片”。外观、果形、色泽、可溶性固形物……数据实时分析,苹果按等级精准分流到16条通道。
“过去拿圈套、靠眼看,如今大数据自动识别,给苹果洗洗澡、做CT、穿衣裳、起名字,身价‘增值’四五倍。选果线每小时能分拣4吨果,卖到了全国380多座城市。”公司销售主管赵锋锋笑呵呵地说。
有了“科技味”,苹果才更甜。如今,苹果从土窖搬进智能化冷库,错峰销售,比行情价高出1元多。通过深加工生产线上,经过清洗、削皮、高温烘焙等程序,还可以做成苹果酒、果醋、脆片等深加工产品,身价能涨近10倍。
配套产业上,防雹网让产业链继续“生长”。
在洛川县润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内,防雹网生产车间的机器24小时飞速运转。
“我们每天能生产260亩果园所需的防雹网,每年能满足10万亩果园的防雹网搭建需求。”该公司生产总监贾芙蓉说。
洛川大塬,发展潮涌。洛川县委、县政府以实干为“笔”、创新为“纸”,坚持“链条化、集群化”提质增效,链出了八个全新的产业链条——
矮化种植链,制定出台了洛川苹果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成矮化密植果园17.6万亩,有效提升了机械化作业率,单产将近翻一番,实现了降本增效;
智能分选链,装备智能选果线38条,可满足80%的鲜果分选,改过去的“论堆卖”为现在的“论个卖”;
冷库仓储链,全县拥有冷气储藏企业228家,总储存量68.7万吨,贮藏能力达到65%,苹果实现了从“卖一季”到“卖四季”;
货运物流链,建成苹果冷链物流配送中心,构建以2个县级物流中心为主体、12个镇街集中收发站为节点、105个村级电商服务站点为末端的三级物流配送体系,苹果日外运能力达3500吨;
加工制造链,引进纸箱、果筐、果醋、苹果脆片等关联加工企业43家,年综合产值22亿元以上;
社会化服务链,创新组建集技术服务、机械耕作、农资供应、苹果销售、劳务组织“五位一体”苹果产业社会化服务组织54家,年带动果农增收约3000万元,带动村集体增收约105万元;
果畜循环链,全县饲养生猪60万头、羊34万只、牛2万头、家禽25万羽,建成有机肥加工厂10家,年加工能力25万吨,形成以畜促果、果畜结合的绿色循环发展格局;
…………
伴随新质生产力的引领,含金量越来越高的洛川苹果不断求解新课题,成就一段以果为始、以质为程、以甜为终的创业传奇。
历史的画卷,在砥砺前行中铺展。时代的华章,在接续奋斗里书写。小小苹果连接世界,开拓出一条崭新的新丝路。
“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到2025年苹果产业综合产值实现200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万元以上,‘洛川苹果’品牌价值突破1000亿元。”洛川县委书记张继东掷地有声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