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4年10月17日
黄陵矿业一号煤矿优化各项管控举措——
筑牢“防火墙” 防患于未“燃”
  通讯员 倪小红
  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提高矿井火灾风险管控能力,增强矿井防灭火安全主体责任意识,从源头上防止各类火灾事故发生,黄陵矿业一号煤矿把防灭火管理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坚持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精细落实,建立长效动态管理机制,优化各项管控举措,织密织牢矿井防灭火安全“防护网”,全力确保四季度矿井安全生产平稳有序。
  严细排查隐患 实时超前防控
  一号煤矿根据煤火隐患形成的“三要素”(煤、氧、温度),以内因火灾和外因火灾的防灭为主线,以“预防为主、早期预警、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实施超前分析、动态排查和群体防控措施,抓细抓牢消防安全管理,疏堵点、补短板、强弱项,坚决防范消防安全事故。
  “1012综采工作面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定时、定量的阻化剂喷洒作业,并安排专人现场管理和视频监控,实现对阻化剂喷洒全过程的实时监督,并根据综采工作面的实际生产情况,组织人员定期进行预防性注氮作业,双管齐下,进一步增强防灭火效果。”综采一队队长张志告诉笔者,作为承担矿井主要出煤任务的综采区队,综采一队加强煤矿防灭火工作,从源头消除火灾隐患。
  为了将火灾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该矿开展了为期三天的各类涉险事故排查整治,全面排查重点防火部位、易燃易爆危险品等场所。加强对压风机房、主通风机、井口附近运煤和排矸系统,以及液压管路、井筒等易发生火灾的设备设施隐患排查工作,加大井下带式输送机、局部通风机、移动配电点等设备的检查检修力度,严禁设备超期、“带病”运转,在检查过程中,对重点场所的检查统一列表,明确分工,逐一列出责任清单,实施部门联动安全管理,做到层层抓落实、事事有监管、件件有督导,使防灭火管理形成井上、井下、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立体化防范格局。
  强化科技支撑 夯实安全根基
  2号中央变电所、主井皮带、压风机房等关键场所,一氧化碳、烟雾、温度等外因火灾计量装置和采空区气体成分、浓度及温度的实时监测……在一号煤矿调度室防灭火在线监测系统的屏幕上,各类自然发火标志性气体的浓度值清晰明了。
  “我们一号煤矿井下地质构造复杂,防灭火在线监测系统主要由内因火灾监控系统和外因火灾监控系统两部分组成,实现对采煤工作面、闭墙、煤仓等内因火灾重点区域,以及输煤皮带、变电站、线缆桥架等外因火灾重点区域的标志性气体、温度、烟雾、压差等不同参数的实时在线监测、数据上传存储、火情趋势分析及预警、灭火装置联动控制等功能。在地面操作台上实现束管监测数据实时监测和智能分析,同时与压风制氮集控系统进行预警联动,为预防矿井采空区自然发火提供基础保障。”一号煤矿通风部部长钱竹响介绍说。
  用智能化手段在线监测是提升防灭火能力与水平的重要举措,为让矿井消得下“火气”、压得住“火力”,该矿充分利用新技术、新设备,提升防灭火措施和监测手段科学化、智能化,该矿在井下建设有4座防灭火在线监测系统设备硐室,在采空区密闭墙预埋了束管、光纤,可对采空区内气体和温度进行24小时连续采样与分析,同时每周人工对采空区内气体进行采样与分析,将收集、分析的数据与相关监测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做到人机相互验证,切实为矿井安全生产构筑起坚不可摧的“防火墙”。
  加强通风管理 确保系统稳定
  通风系统管理是防治煤炭自燃的关键措施,良好的通风系统可以有效降低煤炭自燃事件发生概率。一号煤矿进一步加强通风系统管理,根据井下通风系统的变化,合理布置通风设施,优化调整通风系统,解决角联通风,落实井巷维修,降低通风阻力,确保通风系统稳定可靠。
  “我们严格落实‘一通三防’管理制度,结合井下现场实际和通风系统调整情况,从风门和调节风窗的安装设计、管理使用和日常巡检维护等方面,加强对通风设施的管理。在安设调节风窗前,根据风量设计调节风窗的尺寸大小,方便调节区域风量,保证各用风地点风量稳定。”通风部副部长董亚楠说道。
  通风系统作为矿井的“呼吸”系统,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咽喉要道。为了提升矿井局部通风的安全可靠性,杜绝局部通风造成的瓦斯超限事故,一号煤矿在现有智能化通风系统二级管控架构下,将局部通风系统与智能信息采集处理技术、远程控制技术深度融合,建成了智能局部通风控制系统,实现局部通风机的参数在线监测、远程启停、自动切换、风量调节、故障诊断及集中控制等功能,达到无人值守、按需供风的效果,让矿井“呼吸”变得更加顺畅自如。
  “下一步,我们将采取更为积极主动的措施,将矿井火灾预防的关口大幅度前移。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从根本上减少火灾发生的可能性,不断向自然发火事故为‘零’的目标迈进。”该矿总工程师付天河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