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家火房的壁炉早烧起来了,邻居家的孩子也拿着作业跑到我家火房,边吃东西边烤火边做作业。
我们这儿,每家房子后面总会建一个一层的小房间,墙面刷上白色的腻子,地上铺一层水泥,在墙东边砌一个火炉,火炉底部凿出一方空地,以便扒拉柴火和熏腊肉。看见邻家的孩子来烤火、做作业,我就想起小时候围炉读书的日子。
小学时,冬天最暖身子的还得是火炉。那时候爷爷奶奶整天待在火房,火炉旁边摆一张长板凳,上头总是放着几大盆的花生、瓜子、香蕉之类的零食,爷爷牙口不好只能吃些软和的东西,奶奶啥都爱吃,像瓜子花生以及薯片这种吃起来香香的零食是她的最爱。寒假的时候,我靠在爷爷夏天的摇椅上面,垫一床小毯子,开始做作业、看书。
那时候,奶奶嗑瓜子的毕剥声、爷爷烤火睡着的呼噜声、柴火燃烧的噼啪声以及屋外寒风的呼啸声,让我觉得好安稳。就这样,我一个人静静地看完了《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大闹天宫》……童年围炉读书时的温馨与惬意是我至今难以忘怀的感受。
外公来火房的时候最是有趣。爷爷和外公都爱花鼓戏,爷爷不太会唱,外公倒是会哼上几句《刘海砍樵》《刘海戏金蟾》等和“刘海哥”有关的曲目。也是爷爷和外公在炉边的闲谈闲唱,让我接触到了戏剧、戏曲这个文类。那时候吵着外公和爷爷给我讲戏,说是讲戏,其实也就是听个故事。
后来,外公的花鼓戏故事都讲完了,我觉得还不过瘾,便去镇上最大的书店找书,终于,在众多的故事书里,我和外公找到了一本叫《中国戏曲故事》的书。我高兴坏了,回到火房里,外公和爷爷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我则躺倒在椅子上,一页页翻看那些或动人心魄或缠绵悱恻的故事,尽管书里面的图画多于文字,我也经常被这些图画吸引反复去看,但这培养起了我读戏的兴趣。现在那本《中国戏曲故事》不见了踪影,可我的书架上多出了《长生殿》《桃花扇》《牡丹亭》这些古典戏曲书籍。
邻家的小男孩很乖巧,进来了哥哥姐姐叔叔阿姨叫得可甜。我家炉边依旧摆了一长凳零食,不同的是,这些东西换成了我和姐姐爱吃的零食。我招呼小男孩多吃点东西,他说要做完作业才能吃,于是我便玩起了手机。在某个时刻,我突然又听见屋外寒风呼啸的声音,瓜子毕剥的声音。我一抬头,恍惚间,爷爷和奶奶还坐在火炉的一旁,看着我做作业、读闲书。我把手机放进口袋,我知道,不论做作业还是读书都需要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
围炉读书的日子有许多人的陪伴,也正是这许多人,让我读书时不觉得孤单与清冷,倍觉温馨与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