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小虎(左一)入户开展移风易俗宣传 记者 樊小帅 通讯员 杨雪 许玲玲
“烟不超过20元,酒不超过80元,一桌宴席不超过300元,宴请桌数不超过20桌,村客随礼不超过100元,嫡亲随礼不超过1000元。”富县北道德乡东村党支部书记秦小虎说,“丧事简办是通过村民议事会共同商议的规范,就要自觉遵守。虽然过事形式简单了,但邻里友爱互助,亲情爱意一点都不少。”
近年来,北道德乡将移风易俗工作作为推动文明乡风的重要抓手,坚持引导约束并举,在落细、落小、落实上持续发力,积极引导群众杜绝铺张浪费、破除封建迷信、摒弃婚丧陋习,以移风易俗“小切口”推动乡风文明“大变化”。
以村规民约为尺 量出文明新气象
走进北道德乡东村,一排排房屋整齐划一,一条条巷道干净整洁,村民家门口的小菜园生机盎然,柴堆摆放有序。“保持巷道整洁、院内干净,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朗朗上口的村规民约《东村十条》是东村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的重要举措。
东村每年都会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如何高效推动村规民约的修订并发挥它的约束作用,是村两委班子一直在思考的问题。通过村民自己提,议事会上共同议,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将与村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秩序、婚丧嫁娶、环境整治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中,并公示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形成了“我参与、我制定、我执行”的良好氛围。
“为了使村规民约从‘上墙’到‘上心’,从‘入眼’到‘入脑’,我们还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把村规民约的宣传搬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民家中、田间地头。”秦小虎说,“在村规民约的引领下,村民们自觉遵守规定,摒弃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如今,我们村真正成为了一个环境优美、秩序井然、民风淳朴的文明乡村。”
推进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重在建章立制,让文明常态畅行。目前,北道德乡的12个行政村都依照本村村情制定完善了符合实际的村规民约,把简约、节俭的理念纳入到社会行为的规范中,不仅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有了共同遵守的标准,也让传统陋习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遏制。
借红白理事会之力 扬起传统新风尚 “村里的红白事都交给红白理事会了,啥标准、摆几桌、办几天,这些都按照村里的标准走,既不怕丢面子,又省了钱。”说起东村的红白理事会,村民们赞不绝口。
为让移风易俗、文明节俭的观念深入人心,针对红白事大操大办现象,东村成立红白理事会,明确职责任务、服务项目、红白事操办规模、宴席标准、设宴桌数等。理事会由村委会成员和村民代表组成,由他们出面协调过事相关事宜。
“我们在白事上实行‘三天下葬、不见荤腥’的要求。为了给村民减轻负担,村‘两委’班子成员采取‘一条龙’服务,事主只需给红白理事会打电话报备,村干部全程代办,邻里之间互相帮忙,给事主减轻了很大负担。”秦小虎说。
刹住“人情风”是乡风文明建设的需要,更是群众心声。
“一场事过下来我只花了5000元左右,有红白理事会的帮忙我省心还省钱。全村都是这样的标准,也不存在失面子。”村民张立文说,“以前红白喜事办酒席,份子钱少则几百元,多则上千元,赶上办事多的月份,人情负担十分重。现在,办酒席有了新约定,村民省钱又省心。”
“我们在总结东村经验的基础上,在全乡各村均成立红白理事会,用春风化雨的方式把传统新风尚的种子深深地根植在群众心里,全力营造婚丧节俭、乡风文明清朗的氛围。在红白理事会的帮助下,事主过事可节省约30%的费用,村民负担轻了,邻里也更和睦了。”北道德乡纪委书记杨刚说。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文明乡风,移风易俗是关键。
文明宣讲、以身作则、上户宣传……在这条移风易俗的文明大道上,北道德乡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用身体力行,共育文明乡风。
目前,全乡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2个,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队伍13支。志愿者通过身边人、身边事,讲故事、说道理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宣讲移风易俗,营造“红事新办、白事简办、小事不办”的文明节俭新风尚。截至目前,通过村民座谈、道德评议、入户宣传等方式共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教育活动达40多场次。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进高额彩礼、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等突出问题综合治理,坚持开展移风易俗政策及先进典型宣传,进一步探索多形式、多渠道的移风易俗活动,以实际行动引领文明新风。”北道德乡党委书记刘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