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种植大户何玉林查看草莓长势 记者 方大燕 通讯员 徐志全 樊俊虎 杭久洁
乡村要振兴,产业需先行。近年来,吴起县吴起街道办立足区位和资源优势,持续培育壮大设施农业,推动棚栽业向标准化、规模化、市场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奋力激活农业增效、群众增收的“新引擎”。
寒冬时节,走进吴起街道办齐湾子村果蔬大棚基地的香瓜大棚,一垄垄香瓜藤郁郁葱葱映入眼帘,藤蔓下的甜瓜个头饱满、长势喜人。种了快20年大棚的齐湾子村村民蔺治东,正在棚里来回穿梭,查看甜瓜长势并对瓜蔓进行管护。
“这茬瓜长势非常好,春节前便能上市,收入应该在5万元以上。我一共种了3个大棚,一年能收入10多万元。”蔺治东说。
同样忙碌的还有齐湾子村村民王霞,她正忙着在西红柿棚内把香瓜苗栽种到西红柿的根部,确保西红柿和香瓜生长无缝衔接。
“我们家的西红柿已经卖了2万元,这两天我正忙着把香瓜苗栽种到西红柿的根部,过不了多久,香瓜就长出来了。”王霞说。
一座座充满希望的温室大棚,构成了产业振兴的新图景。近年来,齐湾子村通过大棚种植,发展果蔬产业,有效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齐湾子村离县城较近,交通很方便,这对我们发展大棚产业很有利。目前,全村共有89座大棚,主要种植西瓜和香瓜,参与的农户有21户,户均年收入接近10万元。”齐湾子村包村干部王小青说。
与齐湾子村民自己种植大棚不同的是,蔺砭村采取了“村集体+产业大户”承包经营方式,村民不用自己管理大棚就能拿到收入,还可以在棚内务工赚钱。
“我4月份来到大棚开始务工,一天能收入120元,在家门口就把钱赚了。”蔺砭村村民张发萍说。
种植大户何玉林在蔺砭村承包种植大棚4年来,每年都会根据土壤情况调换种类,以保证产量和品质。今年,他种了2棚奶油草莓、4棚西红柿、1棚奶油黄瓜,预计春节前就可上市,卖得好的话能收入20万元以上。
好的产品想卖出好价钱,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同时,诚信经营也很关键。
走进马湾村魏彦发家的种植大棚,香甜的气息扑面而来,魏彦发的父亲正在大棚中打理瓜架。
“棚里的香瓜批发一斤20元,采摘一斤25元,一个大棚一年就能收入5万元左右。”魏彦发说,大棚中的香瓜、蔬菜等,主要供应吴起县城以及延安、甘肃等地区。
据了解,马湾村现有大棚67座,实现了家中有劳动能力的户户种大棚、家家有产业,收入稳定可靠,户年收入均在10万元以上。
“马湾香瓜卖出了名气,和这里的瓜农们诚信种瓜、诚信经营的优秀品质分不开,现在村里还摸索出‘瓜亭议事、瓜农庭院、瓜美村和’的‘三瓜治理’机制,大事小事都有了解决办法,一派‘瓜美村和’的新气象,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越来越强。”马湾村包村干部梅艳艳说。
近年来,吴起街道办对标该县的“3+3+X”农业产业体系,按照棚栽产业高效化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棚栽经济。目前,该街道办共发展日光温室544座,用于种植西瓜、香瓜、草莓、西红柿等果蔬,有效带动117户354人农户参与生产经营,每年平均能带给种植户10余万元的收入。
“2024年,我们完成土河院、杨青旧棚改造100座,建成中杨青单层拱棚30座。配套建设马湾标准化堆肥站和集追溯农业平台,在县城建设农产品电商直播平台1处,培育家庭农场13户。下一步,吴起街道办将持续通过带动引导、技术服务、畅销销路等,不断推动‘大棚经济’快速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增添新活力。”吴起街道办四级主任科员赵泉慧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