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5年02月09日
延安年
郝随穗
  时间一旦踏入腊月,延安的年味儿就一天天浓起来了。刚刚用石灰粉刷的窑洞墙上,被打上了一束冬日的阳光,年味随着这明晃晃的光徐徐铺开,就连落在树上的麻雀和结了冰的河,也散发出淡淡的年味来。
  宝塔山下的二道街、延河岸上的万达广场和大街小巷的商场店铺里摆满了喜庆的年货。而在年货的选择中,除了“八碗”,延安人也注重营养搭配,各种海鲜和南方水果已经是必选年货。
  时空置换,回到1943年,党中央在延安时期临近年关的那一天。一场大雪厚厚地披在破旧的延安城的山河草木上,延安城和邻县的老百姓带着丰盛的年茶饭来到杨家岭,堆放在炕头上的年茶饭散发着浓浓的延安年味,也饱含着延安人的拥戴之情。
  正月里的秧歌像一团火焰,在窑洞的院落里、在延安城的街道上、在宝塔山下的小东门广场上……在这升腾的光焰中,延安的沟壑山峁显得那么生动活泼且蓬勃有力。从时空中一路扭来的秧歌,已经成为延安年的一个标志。不管是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期间,还是如今的盛世繁华,延安的秧歌总会在春节完成对时代的问候和抒怀。
  延安新城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如今这个现代化都市与山脚下的老城交相辉映,将历史和当下连接在一起,把延安年味弥漫到陕北高原的千家万户。
  最是夜色降临后的宝塔山山体灯光秀年味浓。光影效果下的宝塔山演绎着一场梦幻般的时空之旅,一个个历史片段在以山体为屏幕的巨大画面中一一呈现,伴着一首首陕北民歌,将人的思绪带回到那个年代的峥嵘岁月中,给延安的年味增加了厚重的历史感。
  陕北方言中的“红格当当”,不只是对一种色彩的形容,更是对一种事物的隐喻。比如《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这首陕北民歌中的“红”也是一个隐喻,是对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艰苦卓绝的底色铺垫,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延安的红是动态的,是燃烧的,是红遍天地的红。由此而言,红,作为一种力量的渗透,在延安时期就成为信仰之力和磅礴之势。而在今天的枣园和杨家岭年味中,“红格当当”的心情被赋予了更丰富的时代内涵。
  杨家岭的菜园子里,那层白雪如一块棉被,深情而温暖地盖在时间之上,保存着年味的浓郁;枣园的老枣树上挂着几颗风干了的红枣,像是一个标识,蕴含了这个园子里曾经发生的故事。当一部部贺岁片在1938主题街区的电影院播出,当一场场精彩的红秀《延安 延安》上演,延安的年味也在悄悄增加新的味道。从广场到红街,到凤凰山麓,到清凉山下……激扬高亢的子长唢呐和热情奔放的安塞腰鼓,像爆竹的引线把延安城陈旧的日子一个个点燃,散发出浓浓的年味。
  正月里,文化艺术广场每天都有文化活动,陕北说书、陕北民歌、子长道情等文艺大餐,给延安城的百姓带来了丰盛的精神食粮,让过年成为陕北民间艺术汇聚演出的盛大节日。
  延安年,陕北味。从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到城市和乡村的红对联、红窗花、霓虹灯、歌舞剧等,古老传统和现代文明交织于一体的新年味道,成为陕北人端在手里的一碗米酒。从古老的信天游在千山万壑传唱,到如今延安人过上亮堂堂的好光景,延安年味中的酸甜苦辣已然成为这座城的记忆和今天的美好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