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5年02月09日
年 画
李连科

  小时候最盼着过年了,有好吃的,有妈妈做的新衣裳,还有那一两毛压岁钱,都能让我们高兴好几天。但最让我记忆犹新的,还是过年前妈妈买的年画。
  我不知道年画是从哪年哪月有的,只知道它承载着浓厚的民俗风情和深远的文化内涵。
  听老人们说,最早的年画可追溯至古代的“门神画”,人们把“门神”贴在对开的两扇门上,祈求家宅平安、避邪驱灾。经过历史的变迁和演变,年画逐渐发展成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一到年跟前,家家户户都在张罗着贴年画。在那个物质并不丰富的年代,这些年画虽然价格低廉,却以其独特的魅力和风采,成为家家户户过年必备的装饰品,增添了浓厚的节日氛围。色彩斑斓的年画,不仅寄托了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更展现了中国民间艺术。
  年画的种类很多,大都以中国民间故事为题材,“牛郎织女”“嫦娥奔月”“白蛇传”等等都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后来又有了“年年有余”“吉祥如意”“龙凤呈祥”等以娃娃为主,突出喜庆吉利、健康快乐的年画,而我对这些画中的小屁孩儿情有独钟,又怜又爱。再后来有了现代题材的年画,60年代到80年代是年画的高产期,都以歌颂时代为主。每次看年画,我总是痴痴伫立良久,时间长了,故事和美人便都留在了我的心里。长大后再读到这些故事,就仿佛是故人重逢一般。
  年画所展现的不仅仅是一种民俗艺术,也反映了社会变革中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活动中表现出的时代风尚和社会习俗,更诠释着中国数千年来的传统文化,以及人们对中华文化恒久不变的传承,是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如今,年画时代虽已远去,但记忆却永远鲜活,永远记在我们这几辈人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