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5年02月16日
立春,河水声声
闫振华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当立春节气的第一缕微风轻轻拂过陕北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沉睡一冬的大地仿若被一双温柔的手悄然唤醒,一场盛大的春之华章,便在这雄浑壮阔的天地间徐徐拉开帷幕。
  我漫步在塬上,极目远眺,连绵起伏的山峦像是大地沉睡后尚未舒展的懒腰,仍带着几分冬日的慵懒。然而,那丝丝缕缕渗透进土层的暖意,已然在无声宣告着春的主权。脚下的土地,不再是冬日里的干硬如铁,踩上去已有些许绵软,仿佛能听见土壤下生命萌动的细语,它们正攒着劲儿,准备冲破禁锢,探出头来拥抱新生。
  “咔嚓——”一声细微却清脆的响动,引得我循声望去。塬边的沟壑里,一大块积雪不堪暖阳的轻抚,从峭壁上剥落,碎成无数晶莹的小块,簌簌滚落,惊起一小片雪雾。这雪化的动静,恰似春的使者叩响高原大门的敲门声,打破了长久的寂静。而那雪水汇聚,渐渐在沟底形成一条潺潺细流,一路欢歌,奏响春归的序曲。起初,只是点滴的“滴答”声,在空旷的沟壑间回荡,慢慢地,水流渐长,“哗哗”声不绝于耳,似在迫不及待诉说着重逢的喜悦,又仿若一群俏皮的孩童,奔跑着、呼喊着,向远方传递春的消息。
  河畔,几株垂柳早早感知到春的气息,细长的柳枝上,萌出星星点点的绿芽,宛如被大自然用最细腻的笔触点染。柳丝依依,垂落在水面,随着水流轻摆,似是与河水呢喃低语,共赴一场春的约会。微风拂过,柳芽间发出轻微的“沙沙”声,合着河水的流淌,谱就一曲清新的春之乐章,悠悠飘向远方,唤醒更多沉睡的生灵。
  不远处的村庄,也因立春热闹起来。烟囱里升腾起袅袅炊烟,饭菜的香气四溢。厨房中,主妇们正忙碌着准备立春的美食,犒劳一家人一冬的辛劳,也迎接春的馈赠。案板上,荞面被和成软硬适中的面团,在巧手下变成薄如纸翼的面片,再切成宽窄均匀的面条,这便是陕北特有的剁荞面。锅里的水烧得滚开,面条下锅,瞬间被沸水裹挟,翻腾跳跃,不多时,捞出一碗,浇上羊肉臊子,撒上葱花、香菜,再淋一勺红油辣子,热气腾腾,香气扑鼻。一口下去,爽滑劲道的面条裹满醇厚的臊子汤汁,荞面独特的清香与羊肉的鲜美在舌尖碰撞,味蕾瞬间被点燃,那热辣劲儿直窜心底,周身的寒气一扫而空,满满的都是春的活力与希望。
  街巷里,孩童们手持风筝,嬉笑奔跑,五颜六色的风筝在蓝天下争奇斗艳,宛如春日绽放的繁花。老人们坐在墙根下,晒着太阳,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眼中满是对新一年的期许,嘴里念叨着:“立春了,好日子要来了,今年庄稼肯定长得旺!”青壮年们则聚在一起,商量着春耕的计划,盘算着种些啥作物能有好收成,言语间尽是干劲与憧憬。
  此时,若有远方的游客来访,定能感受到这片土地独特的魅力。沿着蜿蜒的小路走进村落,古朴的窑洞错落有致,窑洞口挂着的红辣椒、黄玉米,在春日暖阳下色彩斑斓,透着浓浓的生活气息。热情好客的陕北老乡,会拉着游客的手,邀进家中,端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米酒,酒液酸甜,散发着粮食发酵后的醇厚香气,入口绵柔,暖人心脾,驱走一路的疲惫。
  再去周边的景点逛逛,壶口瀑布正值凌汛消退,冰块相互撞击,轰然作响,如万马奔腾,又似春雷滚滚。黄河水挣脱冰的束缚,汹涌奔腾而下,那磅礴的气势,震得人心潮澎湃,让人深深折服于大自然的伟力。而在乾坤湾,黄河蜿蜒曲折,恰似一条巨龙盘旋于黄土高原之上,春日的阳光为河水镀上一层粼粼金光,从高处俯瞰,美不胜收,仿若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卷。
  立春节气的陕北黄土高原,有冰雪消融的温柔,有烟火人间的热络,有山川大河的壮丽。河水声声,流淌着希望;欢声笑语,传递着喜悦;美食佳肴,慰藉着心灵。在这里,春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耳畔的声声呢喃,是舌尖的阵阵回味,是眼眸中的缤纷色彩,是心底涌起的无限憧憬。当夜幕降临,繁星点点洒落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伴着河水的轻吟、村庄的静谧,人们带着对春的期待甜甜睡去,梦里,定是一整个繁花似锦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