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陵矿业百米矿井深处,数万米长的输煤皮带在托辊的高速运转中,如同哪吒脚踩“风火轮”般,高效地将滚滚乌金输送至地面,转运往五湖四海。这数以万计的各类托辊,隐匿在黑暗的角落,看起来平平无奇,却在煤炭生产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这些质量可靠、安全耐用的托辊来自哪里?如何能在阴暗潮湿、高负荷的井下环境中安全运转数千小时?
“多年前,黄陵矿业井下生产所需托辊全部来自外部采购,安装一组输煤皮带机至少需要成千根,多则上万根的托辊,直接导致矿井运营成本居高不下,而且采购的托辊质量参差不齐,易出现辊筒变形、轴承座脱落、轴承抱死等问题,后期维修更换周期较长,严重制约着矿井产能提升。”黄陵矿业机电公司机电总厂厂长王志凯介绍道。
为了彻底解决托辊自产自用的问题,2011年,承担矿区机电设备维修的机电公司按照矿业公司的发展战略,引进了一条半自动托辊生产线,矿区第一联托辊就此“诞生”。
按照厂家设定的参数,机电公司制造出的第一批托辊顺利入井,但由于生产工艺和技术经验不成熟,托辊使用寿命短、易磨损跑偏等问题接踵而至。
“生产成本是降下来了,但还存在不少技术问题,质量不可靠。”矿方传来了质疑的声音。
“要因地制宜,根据矿井生产条件和需求,制造出质量可靠、安全耐用的托辊。”时任车间生产技术员王亮说。
为提高托辊产品质量,使其具备足够的承重能力和使用寿命,该公司从配件材料入手,辊筒容易变形就换用管壁厚的钢管,轴承容易损坏抱死就用品质高的轴承……经过技术团的精心挑选和改造,“托辊Pro”版本很快便进行了量产。
Pro版本的托辊管壁厚5毫米,比市面上的同类产品厚了足足2毫米,轴承也选用了质量过硬的大品牌,甚至在轴承窝位使用了更耐磨的冲压件,托辊质量有了质的提升。但技术团队不满足现状,对加工工艺进行了优化,轴承位注油必须达到标准、焊点毛刺和锈蚀必须打磨光滑、组装后的托辊必须通过严格的质检和测试。
“托辊转起来要没声音,摸起来要不剌手,测量起来要达标,质量监测不打折。”王亮说。
Pro版本的托辊入井应用后,由于过硬的品质和较长的使用寿命,得到了矿方一致好评,有效解决了托辊使用寿命短,质量不可靠的问题。
随着矿区高质量发展步伐加快,首套智能化开采系统在一号煤矿落地生根,智能化、无人化的高效开采模式让煤炭产能得到释放,随之而来的,托辊生产订单成倍骤增。
为满足矿井煤炭运输需求,机电公司于2019年引进了全自动智能托辊生产线。该生产线具备下料、加工、焊接、组装、压装及调试功能,经过一磨削、二压装、三焊接、四穿轴等标准化流程,一堆原材料不到一分钟便会蜕变为成品托辊。全自动生产线改人工焊接为机器人焊接,焊点均匀牢固,安全可靠,大幅降低了运转震动导致托辊断裂的风险。
此外,为改善主皮带所用托辊轴承载荷过大,容易发生抱死现象,该公司技术团队通过改变托辊基础构造,在托辊辊筒两侧增加双轴承的方法,分担了单盘轴承的受压力,解决了托辊载荷过大这一难题,使托辊故障率低于1%。
“目前,矿井所需托辊产品均由机电总厂生产,年产能约15万根,满足了矿井生产需求。”王志凯说,除了工艺技术和产品质量提升外,该公司始终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建立了完善的售后服务保障体系和质量跟踪体系,从产品生产到使用全过程定责任人,实行24小时专业、周到的服务,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
多年来,机电公司凭着高效的服务水平和诚恳的服务态度,以匠心精神生产出品质过硬的托辊产品,赢得了客户的信任和支持,成功托举起井下万米“乌金长龙”,为黄陵矿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品质更优、效率更高、标准更硬”的机电服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