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5年03月18日
新质生产力的伦理特征研究
杨乐
  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正引领着社会经济的深刻变革。它不仅是一种技术进步的体现,更蕴含着丰富的伦理内涵。深入研究新质生产力的伦理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其发展方向,构建与之相适应的伦理规范体系,从而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与人的自由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与劳动解放的伦理价值,阐述守正创新与和平自持的辩证统一,为理解新质生产力提供伦理视角,助力了中国式现代化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新质生产力发展是内在“善”与工具“善”的高度契合且意义重大
  在伦理学范畴内,内在“善”与工具“善”是一对基础性概念。内在“善”指的是事物或事态因自身固有性质而被认定为“善”,其价值源于事物本身,具有内在性。新质生产力作为中国式现代化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现实需要中提炼出的伦理概念,具有鲜明的内在“善”与工具“善”。从内在“善”来看,新质生产力的社会主义属性决定了它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内在追求。它关注社会公平正义,致力于缩小贫富差距,提升全体人民的生活质量,这种对人民福祉的内在关怀体现了其内在“善”。从工具“善”来看,新质生产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产主义远大目标,以及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工具和路径。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等方式,它推动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为实现这些宏大的“善”提供强大动力和支撑。
  新质生产力中内在“善”与工具“善”的高度契合,使其在发展过程中既能保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又能有效发挥其功能作用。这种契合性避免了单纯追求工具理性可能导致的伦理困境,如技术滥用、环境破坏等问题,同时也防止了仅注重内在价值而忽视实际发展需求的局限性。它确保了新质生产力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始终服务于社会的整体利益和人的全面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坚实的伦理基础。
  二、新质生产力遵循了技术正义、劳动正义、生态正义与国际正义
  (一)技术正义
  技术正义要求在技术的研发、应用和分配过程中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尤其是弱势群体能够公平地享受技术带来的利益。在新质生产力发展背景下,技术正义体现在确保技术创新的成果不被少数人垄断,而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使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人都能从中受益。例如,通过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让农村地区和低收入群体也能分享技术进步的红利。
  (二)劳动正义
  劳动正义关注劳动者的权益保护和劳动条件的改善。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应为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优质的工作环境,保障劳动者获得合理的劳动报酬和福利,尊重劳动者的主体地位和创造力。随着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升级,一些传统劳动岗位可能受到冲击,这就需要通过职业培训、再就业扶持等措施,帮助劳动者适应新的劳动需求,实现劳动正义。同时,要完善劳动法律法规,加强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防止出现新的劳动剥削和不平等现象。
  (三)生态正义
  生态正义强调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必须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推动绿色技术创新,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例如,发展新能源产业,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碳排放,缓解气候变化问题;推广生态农业模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保护土壤和水体环境。通过生态正义的实践,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宜居的生态环境。
  (四)国际正义
  国际正义要求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和发展格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应促进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生产力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应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分享技术和经验,加强与各国的贸易往来和科技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如贫困、疾病、环境等问题,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
   三、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及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劳动解放为旨趣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立场性的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成果由全体劳动者共同享有,旨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意味着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过程中,要注重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包括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各个方面。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为人民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让人民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劳动解放旨趣
  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解放是人类解放的核心内容。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初期,劳动解放主要表现为人在适应生产方式与社会关系由传统向现代转型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劳动素质,展示自我劳动的主体性。在这个阶段,劳动者既是“工具人”,作为劳动力生产要素的人格化载体参与生产,又是“内在人”,具有内在的价值和尊严。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充分发展,劳动者的劳动权利将得到更充分的保障,劳动条件不断优化,劳动者的创造力将得到极大发挥,从而实现从“工具人”向自由劳动者的转变,摆脱“物的依赖性”,真正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这种转变不仅是劳动者个人价值的实现,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坚持守正创新与和平自持辩证统一
  (一)守正创新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伦理品质
  守正意味着坚守正确的价值方向和原则底线。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中,要确保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符合社会的公共利益和道德规范,不违背基本的伦理原则。创新则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动力。守正与创新相辅相成,守正为创新提供价值指引,使创新不偏离正确的轨道。创新为守正注入活力,使传统伦理价值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二)和平自持体现了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伦理气质
  中国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汲取了历史经验教训,深知和平发展的重要性。与西方生产力发展史上伴随的炮火与征服不同,中国坚定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强调在自身强大的基础上维护世界和平。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旨在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但这种强大不是为了霸权和扩张,而是为了更好地履行国际责任和义务,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同时,和平自持也要求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过程中,注重内部的稳定与和谐,避免过度竞争和资源浪费,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守正创新与和平自持是辩证统一的
  守正创新为和平自持提供了坚实的实力基础和技术支撑,只有不断创新和发展,提升自身实力,才能在国际舞台上更好地维护和平与稳定。和平自持则为守正创新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平的国际环境有利于国内新质生产力的持续发展,避免因战争和冲突导致的发展中断。同时,和平自持的理念也引导着守正创新的方向,使其始终服务于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目标,而不是沦为霸权主义的工具。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共同塑造了新质生产力独特的伦理气质。我们应充分认识和把握新质生产力的伦理特征,构建完善的伦理框架与实践路径,确保新质生产力始终朝着有利于社会进步、人类福祉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
  (作者单位:西安欧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