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返回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政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乡村振兴
第04版:热议
第05版:县域纵横
第06版:聚焦·看天下
第07版:综合
第08版:人文·广告
标题导航
过“紧日子” 有好日子
微 评
理性对待“差评权”
铲除电诈“毒瘤”,让群众感受到安
民宿何以成为“幽灵”?
别让老年人一边上网一边上当
农产品直播,“上新”更要上心
开通食品安全举报系统让每一天都是“3·15”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3月19日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理性对待“差评权”
消费之后,在社交平台发布对商家“种草”或“避雷”的点评,是近年来兴起的消费新风潮。然而,部分商家认为负面评价损害了自身的名誉权,由此引发一系列官司。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在消费后进行评价,是消费者行使监督权的正当行为。对于合理的批评意见,经营者应有“容人之量”,针对不足采取改进措施提升商品和服务质量,不能“玻璃心”甚至攻击报复消费者;消费者也不能滥用手中的权利,把握好批评的分寸尺度,依法理性维权,维护清朗网络空间。
新华社发 商海春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