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嘉宾张泽 主持人冯珮珮:交通法规是我们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日常出行时,遵守交通法规是非常重要的。本期《法在身边》邀请到宝塔区人民法院法官助理张泽,与我们一同走进法律的世界,聊聊那些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
冯佩佩:对于过马路,走人行横道、遵守交通信号灯是最基本的规则。如果有人违反了这些规定,会有什么后果呢?
张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行人、车辆都必须按照交通信号通行。违反规定不仅会给自己带来安全隐患,还可能面临罚款等处罚。比如前段时间,在咱们城市的一个繁忙路口,一位年轻上班族小王,因为上班快迟到,红灯还有几秒就变绿时就提前过马路。当时是早高峰,车流量大,一辆小轿车正常行驶,司机李先生发现小王时来不及刹车,躲避不及撞上了他。小王腿部骨折住院,不仅承受身体痛苦,还因耽误重要项目被公司扣绩效奖金。这起事故也造成路段严重交通堵塞,影响很多人出行。
交警经过详细调查,包括查看路口的监控录像、询问现场的目击证人及对车辆的速度和刹车情况进行检测等,最终认定小王闯红灯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虽然他是受害者,但也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在这起事故中,小王的行为不仅违反了交通法规,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给他人带来的潜在危险。而司机李先生虽然没有违规行为,但也因为这起事故受到了惊吓,车辆也有一定程度的损坏,需要花费时间和金钱进行维修。
遵守交通法规,既是对自己生命安全的负责,也是我们应尽的法律义务。同时,我们也应该反思,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不能因为一时的着急而忽视了安全。交通法规的制定是为了保障每一个交通参与者的安全,无论是行人、非机动车驾驶者还是机动车驾驶者,都应该严格遵守。
冯珮珮:消费是我们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在购物时,大家可能会买到假冒伪劣商品,我们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呢?
张泽:这就要依靠《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了。这部法律明确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以及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的权利。如果我们买到了有质量问题的商品,有权要求商家退货、换货或者赔偿损失。
市民刘女士在一家看起来很正规的美妆店购买了一款知名品牌的面霜。刘女士一直很信赖这个品牌,之前也多次购买过该品牌的其他产品,使用效果都很好。这次她看到这款面霜在做促销活动,价格比平时优惠不少,就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用了几天后,她的脸上开始出现红肿、瘙痒等过敏症状。刘女士觉得很奇怪,因为她以前也用过这个品牌的产品,并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于是她停用了面霜,观察了几天,可症状并没有缓解。她担心自己的皮肤出现更严重的问题,便将面霜拿到专业机构检测。
检测结果让刘女士大吃一惊,这款面霜竟然是假冒伪劣产品。刘女士非常气愤,她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向商家提出了退货退款以及赔偿自己医疗费的要求。一开始商家还百般抵赖,坚称自己的产品都是正规渠道进货,质量没有问题。但刘女士拿出了检测报告等证据,并且表示如果商家不妥善处理,她将向消费者协会投诉。商家见刘女士态度坚决,证据确凿,最终不得不为她办理了退货手续,并赔偿了相应的医疗费用。现实中很多消费者遇到类似问题会选择默默忍受,主要是缺乏法律知识或者害怕麻烦,这不仅损害自身权益,还会助长不良商家的嚣张气焰。
为了更好地维护消费者的权益,我们应该加强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宣传和普及。消费者协会等相关机构可以通过举办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向消费者介绍如何识别假冒伪劣商品,以及在遇到消费纠纷时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商家也应该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诚信经营,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商品和服务。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途径来预防消费纠纷的发生。比如在购买商品时,要选择正规的商家和品牌,仔细查看商品的标签和说明书,了解商品的质量、性能、使用方法等信息;在支付时,要选择安全可靠的支付方式,避免个人信息泄露。如果遇到消费纠纷,要及时与商家沟通协商,协商不成的,可以向消费者协会、相关行政部门投诉,或者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冯佩佩:法治的征程没有终点,法治的追求永无止境。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共同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