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5年03月27日
废膜“变废为宝”田间“排毒养颜”
  本报讯(记者 方大燕 通讯员 杭久洁 张童)春回大地,吴起县的田间地头一片繁忙,春耕备耕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这热闹的景象中,一项关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正扎实推进——废旧地膜回收,让春耕更“绿色”,让生态保护与农业生产实现“双赢”。
  “以前种地,地膜用完就扔在地里,风一吹到处都是,庄稼长不好,环境也被污染了。现在有了回收政策,旧地膜能换新的,省钱又环保,真是一举两得。”五谷城镇农民李大叔高兴地分享着自己的感受。
  近年来,吴起县高度重视农田环保,将春耕生产与地膜回收工作统筹规划。通过推行“以旧换新”政策,极大激发农户参与地膜回收热情。今年,吴起县按照2:1的兑换比例,鼓励村民积极行动。目前,全县已设立2个县级、9个镇街回收点,成功回收废旧地膜300多吨,预计春耕前能覆盖全县90%以上的农田。这些回收的废旧地膜将被运往专业处理厂,实现资源再利用。
  为了从根源上降低地膜污染,各镇街联合吴起县农机技术服务中心,大力推广使用0.015毫米加厚高强度地膜。据该中心农技员冯海武介绍:“这种加厚地膜更加耐用,秋收时能整片揭起,相比普通地膜,回收率提高了40%以上。”这一举措,从源头上减少了地膜残留对土壤的危害。
  五谷城镇镇长雷晓勇表示:“耕地是农民的生存之本,我们绝不能为了短期便利,牺牲土地的长远利益。后续,我们会持续加大地膜回收工作力度,让土地得以休养生息。”
  如今,在吴起县广阔的田野上,农机的轰鸣声与村民劳作的身影交织成一幅和谐的春日图景。一车车废旧地膜被运走,一片片深耕后的土地正孕育着新的生机。
  吴起县农机技术服务中心主任段玉琪说:“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群众的环保意识,推动地膜回收工作常态化、长效化。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带动、群众参与的模式,为农业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