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5年04月02日
“养老”变“享老”夕阳无限好
——吴起县探索“365全天候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记者 方大燕 通讯员 温巧莉 樊俊虎
  阳春三月,记者走进吴起县中心敬老院,一幅温馨的画面映入眼帘,工作人员正认真地为老人免费测量血压、血糖;活动室里,老人们三五成群,围坐在桌旁兴致勃勃地打着扑克牌,还有一些老人正在唱歌、下棋、剪纸,每个人都沉浸在自己喜爱的活动中,尽享欢乐时光。
  在吴起县,一场“养老不离家”温暖实践,正悄然改变着2万余名老人的生活轨迹。从贴心的助餐、助洁服务,到专业的助医、助行保障,从对低保老人的悉心照料,到对农村留守老人的定期关怀探访,吴起县精心探索的“365全天候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成功将居家养老从曾经令人头疼的“难题”,转变为如今触手可及的幸福。
  家住吴起县东园子小区的马增孝老人,今年已75岁高龄,饱受高血压、脑梗困扰长达13年,行动极为不便。他的妻子白生莲,也被严重的帕金森病折磨得苦不堪言,日常起居困难重重。
  自2024年吴起县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全面开展以来,马增孝一家的生活迎来了曙光。只需一个电话,工作人员便会迅速上门,为他们做饭、打扫房间,还会陪他们唠唠家常。像马增孝这样的老人,全县已有12074人次享受到了如此贴心的服务,其中涵盖2570次专业护理服务、3852次美味烹饪服务、5527次整洁清洁服务以及125次维保服务。尤其是春节期间,中心推出“年茶饭”上门服务,为农村低保、特困、失能老人精心筹备陕北传统年茶饭,赢得了群众的一致赞誉。“365全天候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实实在在地让老年人拥有了幸福美满的晚年。
  “以前子女们为老人吃饭问题发愁,现在政府送饭上门;以前愁没时间尽孝,现在有专业人员帮忙。”吴起县民政局局长蔺彦春感慨地说,新模式精准直击居家养老的三大痛点——老人吃饭难、子女敬老难、雇保姆难。
  这一创新模式,不仅让老人受益,还成为就业的“新引擎”。保洁员屈金粉说:“每个月能增收五六百元,既能补贴家用,又能帮助老人,心里别提多踏实了。”目前,该服务已成功带动70人就业,许多留守妇女、低技能群体都借此找到了新的人生方向。在服务过程中,工作人员还巧妙地将红色文化融入其中,通过讲述革命故事、开展红色教育活动等方式,让服务对象和志愿者们深切感受红色精神的内涵,极大地激发了大家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此外,吴起县充分整合各方资源,正式启动老年“助餐点”项目,目前已有10家商铺积极参与到助餐服务活动中。吴起县户籍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只需携带身份证前往“助餐点”,就能享受菜品85折的专属优惠。为了让更多老人受益,“助餐点”还特别规定,若同行人群中老年人占比达50%,同行者也可一同享受这一优惠政策。
  “孩子们都在外地打拼,我一个人吃饭总是随便对付一口。如今‘助餐点’就在楼下,一顿饭花费不到10块钱,好吃又健康。”71岁的王大爷对助餐服务赞不绝口。
  为确保服务质量,吴起县建立了严格的培训机制,所有服务人员均需持证上岗,并定期进行回访监督,全力织密养老保障网。
  “我们不仅要让老人吃饱穿暖,更要让他们活得有尊严、有盼头。”蔺彦春表示,下一步将引入智慧养老平台,整合助餐、健康监测等多种功能,并积极探索农村居家养老上门服务的新方法、新路径,让“夕阳红”更加温暖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