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5年04月10日
矸石山变身“热带果园”
北方煤矿竟种出500斤香蕉
    ● 技术人员在观察香蕉成长情况

  本报讯(记者 杜子龙 谢丹丹 通讯员 付伟洁)谁说北方种不了热带水果?在黄陵矿业双龙煤业的矸石山上,一串串青翠饱满的香蕉即将迎来丰收季!这座曾经堆满煤矿废料的荒山,如今摇身变成“热带雨林”,预计首批香蕉产量将突破500斤,创下北方工业矿区种植热带水果的奇迹。
  4月7日,记者走进黄陵矿业双龙煤业的热带雨林科普区里,只见十几棵香蕉树长势正旺,一串串饱满即将成熟的果实挂在树上,让每一位到来者眼前一亮,无不为这一景象拍手称奇。
  从“不可以”变成“可以”,是该矿对矸石山改造规划中一个大胆而又自信的行动。项目人员通过对热带植物生长习性和对土壤、气温、湿度等要求进行查阅资料和实地考察后,在该矿的二号矸石山上精心规划、打造了一个330平方米的“热带王国”。通过智能化温控系统、自动喷淋设备和特制玻璃幕墙,完美复刻了热带地区的高温高湿环境。更令人称奇的是,这些香蕉树并非生长在普通土壤中,而是在经过特殊处理的煤矸石基质上茁壮成长。
  “我们通过视频学习、网络培训,硬是把两名矿工培养成了热带园艺师。”项目负责人、地测部职工高杬介绍。技术人员24小时监控环境数据,精准调节温度、湿度、光照等参数,连土壤成分都实现了动态优化。香蕉树长出香蕉后,技术人员更是不敢掉以轻心,对这来之不易的“果实”认真观察,精心照顾。目前,香蕉即将迎来成熟收获,预计首批香蕉产量将突破500斤。
  在“数码园丁”的精心照料下,不仅香蕉树硕果累累,连娇贵的海枣、柠檬等热带植物也长势喜人。这片“热带绿洲”也成了矿区新晋网红打卡点。职工们纷纷前来观赏这一奇观,在休闲娱乐中学习生态知识。该项目的成功不仅为煤矿矸石山治理提供了全新思路,更创造了“工业废料+现代农业”的跨界治理典范。
  编后语
   一次成功的生态实验
  从寸草不生的黑色矸石山,到郁郁葱葱的“热带果园”,黄陵矿业的这场“绿色逆袭”绝非偶然,之前他们就曾在矸石山上种菜。它既是一次成功的生态实验,更是一场关于工业转型的生动实践。
  过去,煤矿矸石山被视为难以治理的“生态伤疤”,如今却摇身变成“热带植物实验室”。这一转变的背后,是科技赋能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智能温控系统精准调节环境,数字化管理实现精细化栽培,废弃矿渣经过科学改良成为植物生长的沃土。这不仅是农业技术的突破,更是工业思维向生态思维的跨越。
  更值得思考的是,这一项目带来的多重效益:环境上,废弃矸石山得到生态修复;经济上,探索出“矿山+农业”的新模式;文化上,为矿区职工提供了兼具科普与休闲功能的绿色空间。它的意义已远超“种出香蕉”本身,而是为传统能源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
  黄陵矿业的尝试生动地告诉了我们,只要敢于突破思维定式,勇于探索新技术,“黑色经济”同样能书写“绿色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