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富县太安镇,提及霍永亮,果农们无一不称赞有加。这位毅然从西安返乡的创业者,以“苹果经纪人”的身份开启征程,历经七载奋斗,成功实现从“代办商”到“产业带头人”的华丽转身,引领乡亲们踏上“果库+农户”的富裕通途。
市场重压,催生转型决心
2017年,在外打拼多年的霍永亮回到家乡时,看到的景象让他揪心。太安镇虽然盛产优质苹果,但每到收获季,果农们却要为销路发愁。
“看着乡亲们辛苦种出来的苹果卖不上价,心里特别不是滋味。”霍永亮心里五味杂陈。
市场行情波动大、收购商压价、储藏条件有限……这些问题像一根根刺扎在霍永亮心里。经过半年多的考察,他作出了一个大胆决定:投资建设现代化果库。
“只有延长保鲜期,才能让乡亲们掌握议价主动权。”他的想法很快就付诸行动。
倾心尽力,只为好果优价
建果库不是件容易事。从选址规划到设备采购,霍永亮都亲力亲为。为了掌握最前沿的保鲜技术,他多次前往山东、甘肃等地学习取经。功夫不负有心人,2018年,太安果库正式投入使用。
“我们的冷库采用梯度降温技术,苹果从入库到出库要经历3次温度调整。”霍永亮介绍,科学的储藏方式可以让苹果保鲜期延长至8个月,每斤能多卖两三毛钱。
村民老张乐呵呵地算了一笔账:“去年我家10万斤苹果存进果库,多赚了2万多元。”
小小果库,带动苹果产业
踏入太安果库,一派忙碌景象映入眼帘,工人们正专注地进行分拣、包装工作。
正在装箱的李大姐脸上洋溢着笑容,她说:“在这里干活,一天能挣120元,还不耽误照顾家里。”像李大姐这样的固定工人有30多位,到了用工高峰期,更是能达到50人。
为了拓展销售渠道,霍永亮组建了专业的营销团队。他们跑遍全国各大水果市场,同时积极拥抱互联网,开展直播带货、社区团购,入驻电商平台,全面发力。去年,果库助力周边200多户果农销售苹果8000多吨。
着眼长远,瞄准产业升级
站在果库旁的空地上,霍永亮眼中满是憧憬:“这里即将建设精深加工车间,未来将生产苹果脆片、果酱等高附加值产品。”在他看来,只有不断延伸产业链,才能真正让苹果产业发展壮大。
霍永亮的果库,不仅化解了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还带动了周边配套产业的蓬勃发展。如今,太安镇的苹果产业正从分散经营的“单打独斗”模式,向协同发展的“集群发展”模式大步迈进。
从曾经背着样品四处奔波的“小霍”,到如今带动一方产业发展的“霍经理”,霍永亮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新农人的担当与责任。正如他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一起富才是真的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