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5年04月25日
“老兵车队”朱继军:
14年,爱心车轮不停歇
记者 任琦
  从军营到出租车车厢,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初心;变的是环境,不变的是担当。44岁的朱继军是通达旅游出租公司“老兵车队”的驾驶员。2009年,结束了12年的军旅生涯,他转业回延安成了一名出租车司机。从此,出租车的方向盘成了他新的“武器”,车厢成了他新的“战场”。
  14年来,朱继军保持着军人本色,始终将文明服务、安全行车牢记心间,对待每一位乘客都亲如家人,温和的笑容、贴心的问候,让乘客一上车就感受到如沐春风般的温暖。
   见义勇为不留名
  2022年5月一个惊心动魄的下午,注定让人难忘。朱继军驾车行驶在枣园路上,突然,他的目光被前方一辆越野车吸引。只见那辆车的引擎盖不断冒出浓烟,情况十分危急。他迅速将车停靠在安全区域,快步冲向冒烟的越野车查看情况。随后,他打开自己车子的后备箱,取出灭火器灭火。然而,小小的灭火器在熊熊火势面前显得微不足道。就在这时,他看到不远处驶来一辆公交车,他立刻拦了下来,借来两个大灭火器,不顾热浪和浓烟,对准火源根部喷射。经过一番紧张的扑救,火势终于得到控制,在消防队赶到之前成功灭火,避免了一场灾难的发生。
  做好事不留名的朱继军,直到3天后,车主循着车牌号找到通达出租公司,一面写着“见义勇为 品德高尚”的锦旗送到他手中时,大家才知道他的事迹。面对赞誉,他只是朴实地说:“我只是做了力所能及的事,要是每个司机都能在关键时刻站出来,很多不幸都能避免。”
   爱心送考不缺席
  朱继军还是一个助人为乐的人。他曾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免费护送病重儿童就医。遇到乘客遗落的财物,他总是第一时间上交公司,等待失主认领。而每年的爱心送考活动,更是他从未缺席的“约定”。每到高考前一天的下午,朱继军就会停止载客,仔细检查车辆的每一个部件,排查安全隐患,还会把车厢里里外外打扫得一尘不染,精心准备好矿泉水、纸巾等物品,只为给考生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乘车环境。高考期间,他的出租车成了考生的专属“爱心专车”,遇到其他要搭车的乘客,他都会礼貌地解释:“今天我送考,暂不载客。”而乘客们不仅没有怨言,还纷纷为他竖起大拇指。
  城市创建争先锋
  无论是“创卫”“创文”,还是疫情防控,朱继军都积极投身其中。疫情防控期间,延安实施交通管制,他主动加入志愿者服务车队,免费接送医护人员、公安干警等疫情防控一线人员。清晨,当城市还在沉睡,他已经出发;深夜,当城市进入梦乡,他仍在奔波。他用自己的车轮,为抗疫工作者架起了一条条温暖的通勤之路。
  朱继军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广泛认可和赞誉。他连续多年被公司授予“安全标兵”“服务标兵”“乐于助人好的哥”“抗疫最美志愿者”等称号。2022年,他获得陕西省首届“三秦工匠杯”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三等奖。2023年,他所在的“老兵文明服务车队”在中央电视台国防军事频道播出的《军民情——走进双拥模范城》节目中亮相,他作为代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向全国观众展示了延安出租车司机的风采。
  14年来,朱继军在小小的车厢谱写着一曲曲动人的大爱之歌,成为延安这座城市中一道温暖而亮丽的风景线。“我希望带动更多同行参与到公益行动中,把爱心送考、应急救援等服务做得更细致。”他表示,还想利用业余时间多学习一些新的知识,更好地服务乘客,让车厢成为传播文明的流动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