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5年05月02日
高空深井写担当
——黄陵矿业机电人劳动特写
  记者 杜子龙 通讯员 张辉
  清早一缕晨光穿透云层,金色的阳光铺满整座矿区,就像是镀了一层金装。在位于子午岭深处的黄陵矿业机电公司各车间各站点,有这样一群身着工装的身影,他们有的攀爬在铁塔顶端,倾听着微风的“心语”,有的躬身于幽深的地下窨井,抚摸着水流的脉动……
  在绵绵子午岭山巅,顺着通往矿区供电线路的方向望去,只见20多米高的输电铁塔上,隐隐约约看到几个人的身影在上面忙碌着。带头作业的是黄陵矿业机电公司线路维护班长杨华,50岁出头的他身姿矫健,他趴在铁塔横担上,双手紧握线缆接头,另一名作业人员李树森则用扳手快速紧固螺栓,不到一分钟,一条线缆接头便快速固定好。
  这次作业任务是矿区110千伏主电源线路跨接头松动,线路一旦出现故障将会影响矿区安全用电,情况紧急。杨华和班组成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处理。
  “树森,你回头再看看绝缘瓷瓶完好情况,要是有裂缝缺陷问题,咱这次直接更换。”杨华一边检查着线缆紧固情况一边让李树森检查铁塔绝缘瓷瓶完好情况。
  李树森半蹲在铁塔上转过身,缓慢向前移动着,来到瓷瓶前用手套拂去表面上的灰尘,眯着眼睛仔细检查细微裂纹。“瓷瓶外观完好无异常,落灰已清理。”李树森检查完瓷瓶喊道。
  “师父,线路C相线夹位置有点偏,线缆绷得有点紧。”在地面配合的徒弟高新宇用无人机发现了线路其他隐患,于是向铁塔上作业的杨华汇报道。
  杨华半蹲着猫着腰调整好姿势,贴着角钢向前横移来到铁塔另一角,工作服蹭过防锈漆发出沙沙声响。李树森也赶紧过来帮忙,两人配合着拆卸螺栓,调整线夹位置,经过半个小时的紧张作业,线夹恢复了原样。而此时,两人在铁塔上已连续工作了3个多小时。
  在铁塔上作业,行动坐姿都靠腿部使劲,时间长了腿脚发麻。当杨华和李树森从铁塔上下来,两人一边收拾工器具一边不停地跺着脚。缓过劲后,他们取下泛黄的手套塞进工具包,快速登上电力抢修车向山下驶去。
  从上畛子顺着沮河向下游走去,只见河流上方横跨着一道道钢铁弯管,这是黄陵矿区的供水管道系统。在跨河拱管边,距离地表3米深的阀门窨井中,供水管网巡查工张鹏踩进齐膝深的淤泥里,清理着里面的积水,防止淤泥硬化影响管道阀门操作。昏暗狭小的井内,只能容得下一人作业,装满积水淤泥的铁桶和钢铁管道碰撞,发出咣咣的清脆声。
  黄陵矿区供水管道长约60公里,水源井分布在上畛子“七沟一川”内,供水管道深埋地下2米多深,支管线交织如网,四通八达,保障供应着矿区生产生活用水。
  “供水管道有80多个主阀门,我们每个月都要对阀门井进行检查,临近雨季,要确保每个井盖密封良好,井内干净无积水。”张鹏清理完淤泥又给阀门转丝涂抹上黄油,防止转丝生锈影响阀门操作。
  午后4点左右,在柳芽沟供水支管线附近的农田里,从一深坑下不时冒出缕缕青烟,一阵嘈杂的切割声响彻整座山谷。走近一看,管道维护工彭雪礼蹲在满是淤泥的土坑里,戴着防护面罩,手拿切割机处理破损的管道,飞溅的火花划出一道道弧线落在泥水里。
  原来是彭雪礼和同事午后巡视管道,发现农田里渗出大量积水,凭借着丰富的经验,他判定积水下管道肯定发生破裂,于是赶紧上报处理。
  “定位漏点半径2米内渗水量较大,立即关停水泵进行抢修。”关停管道供水、挖坑、准备工具……待渗漏点挖开,彭雪礼跳进满是泥水的坑里,争分夺秒切割破损的管道。
  临近傍晚,天逐渐暗淡下来,幽静昏暗的山谷中,彭雪礼几人还在紧张忙碌着抢修,火光映射出他们几人忙碌的身影,直至夜里8点左右,水泵嗡嗡声、汩汩水流声和着几人的欢笑声,在幽静的山谷里回荡。
  暮色渐浓时,矿区已是霓灯闪烁,人潮涌动。机电公司综合电力调度中心大屏上,电网系统安全运行的绿色光点不停地闪烁着,滚滚电流通向矿区各个角落,点亮万家灯火;距离矿区几十公里外的香房水厂水务调度室,水泵运行监测曲线趋于平稳,高位水池蓄水量充盈,汩汩清泉通过管道流向千家万户。
  这些用脚步丈量线路脉络、用双手托举生活温度的身影,正在诠释着最质朴的真理:所谓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你看得见或看不见的地方,始终保持着奋进的姿态。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向所有坚守奋战在岗位一线上的劳动者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