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干净整洁的白坪北广场 温暖的阳光如琥珀般倾洒在安塞区白坪北广场上。凉亭下,几位老人正悠闲地聊天,目光随着广场上追逐的孩童移动。听着他们银铃般的笑声在广场回荡,幸福的笑容从老人们脸上溢开。
“过去这里是一片废弃的杂草地,雨天泥泞、晴天扬灰,周边居民连散步的地方都没有。”居民王建国说,“你看现在这活动广场、廊亭、浮雕,还有小喷泉,政府真是把钱花在了刀刃上。”他脚下的青砖缝里,碧绿的小草与不知名的花朵偷偷探出头来,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清香。
这片让居民们赞不绝口的城市空间,曾是安塞区旧城改造的“痛点”。“改造前,这里坑坑洼洼、杂草丛生,各种废旧东西扔得到处都是,垃圾遍布。”回忆起往昔,在附近住了30多年的白改琴直摇头,“那时候晾衣服都不敢开窗户,风一吹全是土腥味。孙子小时候想在空地上玩个皮球,都得小心翼翼避开暗藏的碎玻璃。”如今,她每天沿着新铺的步道散步,走累时,总会在广场坐一坐,和老邻居们唠唠嗑,感叹如今生活的舒适便捷。
如今,这片土地完成了从“城市疮疤”到“民生圆心”的华丽转身。安塞区将白坪北广场改造列为一项民生项目,秉持“把每一分钱花在刀刃上”的理念,邀请专业团队进行“微整形”设计。施工机械的轰鸣声中,杂草被连根清理,坑洼地面被重新浇筑。设计师巧妙利用地势高差,在广场一侧打造了一组展现安塞腰鼓文化的景观浮雕。那些曾经被垃圾占据的角落,如今已是青砖铺就的步道。
白坪北广场项目占地6.7亩,设置绿化带、公厕、景观浮雕、廊亭等建筑小品,打造为集文化展示、休闲活动、生态景观于一体的“城市客厅”。在白坪北广场,每一处设计都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生动注脚。73个地下停车位的建成,破解了老城区“停车难”的顽疾。停车场入口处设置了智能感应系统,能实时显示剩余车位。地面空间更是做足了“民生文章”:中心活动广场采用了防滑地砖,即便雨雪天气,人们也能走得稳稳当当;绿化带边缘的弧形坐凳成了老人们唠嗑的“固定据点”;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智能照明系统,傍晚六七点,天色刚泛起灰蓝,景观灯便依次亮起,暖黄色的光晕勾勒出凉亭的飞檐,灯光亮度还会自动调节,既节能又营造出温馨氛围。广场绿植特意选了耐旱的乡土树种,成活率高还接地气,实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生态愿景。
下午5点,广场舞的音乐准时响起,张桂兰阿姨领着姐妹们在广场中心列队。“以前想跳舞锻炼一下身体,没有去处,现在出了单元门就能跳,太方便了。”她们的笑声里,透着对新生活的满足。以广场为圆心,新建成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标准化菜市场、老年活动中心等设施一应俱全,一幅“10分钟便民生活圈”已具雏形。
夕阳西下,广场上的人群渐渐多了起来。暮色中,凉亭的轮廓被路灯勾勒出来,孩童的笑声、老人们的闲谈,共同汇成一曲鲜活的城市民谣。白坪北广场的蜕变,不仅是一块土地的重生,更是一座城市对民生承诺的践行。安塞正用“绣花功夫”绣出新时代的幸福图景,让每一个角落都洋溢着触手可及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