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5年05月18日
槐香深处是母爱
管静
  洋槐树在陕北是极为普遍的,田间山野随处可见。每到农历四月初,漫山遍野的槐花便如约绽放。色白如玉的小花,形似帆船,如麦穗般一串串垂挂枝头,将整片山坡笼罩在淡雅的素纱之中。空气里总是飘散着一股袭人的花香。
  这时节,母亲的电话便会如约而至。
  “你爸爬山捋了好多槐花,你们过来吃吧?”
  “不了,我还有事,顾不上……”
  我总是怕麻烦,找各种理由应付她。然而,就在当天下午,最多是隔天,母亲便会拎着一大包挑拣干净的槐花出现在我家。千叮咛万嘱咐地告诉我,吃不完记得放冰箱冻起来,味道一点也不会变。就这样每年四月,我家总能享用到母亲送来的鲜槐花。
  今年春寒,已是农历四月底,熟悉的槐香却没有飘来。那天中午,顶着刺眼的阳光绕小路回家,忽见一棵瘦弱的槐树上挂着几串稀疏伶仃的槐花串,心中一震:槐花已经开了,为何今年母亲没有送槐花来?心中不由得想起那香甜、细嫩的槐花来。拨通电话,那头传来母亲沙哑的声音,我才知道原来是母亲咽炎又犯了,嗓子不舒服,父亲背后长了带状疱疹,疼痛难忍。
  “这是什么时候的事?多久了?怎么不告诉我们呢?”
  “上了年纪的人本就毛病多,老毛病了,也不是什么大事,吃点药就好了……”
  …………
  突然间发觉,原来父母已不再年轻,一股“如果他们不在了,我该怎么办”的恐惧笼罩心头。
  看来缺席的不是槐花,而是我。
  父母都出身贫寒,父亲十多岁就担起养家的重担,跑运输拉货,常常好多天不在家,每次回来总会带给我和妹妹很多没见过的新鲜玩意,带给我们无限的惊喜。
  母亲出生在一个有七个兄弟姐妹的大家庭,她排行第二。也许是家里负担重生活困难,母亲从小便被送给了外公的哥哥家。十几岁时又被要了回来,也就是从这时开始,母亲便承担起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后来十几岁的她为了贴补家用,开始下河洗沙挣钱。吃苦受累、吃不饱饭便是母亲那时生活的写照。
  也许是因为从小的艰苦经历,记忆中母亲对我们姐妹俩特别上心,上班再累再忙我们的事总是排在第一。
  记得二十多年前,我家老房子门前有一棵大槐树。没人知道它是什么时候长在这里的,只记得它又粗又大,每年春天会挂满茂密的槐花,我家的小院便满院花香。忙完一天工作的母亲,会变着花样给我们做各种槐花美食。她将洗净的槐花控去水分,拌上少许面粉,上锅蒸熟,调上炒得鲜红油亮的西红柿酱、油泼辣子、香菜、葱油花生,一碗热腾腾、香喷喷的蒸槐花便做好了。还有凉拌槐花、槐花饺子……再也没有比这更让人回味的了。
  如今,母亲已不再年轻,身体被各种病痛困扰,即使这样依然牵挂着我们。今天发来一条防疫提醒的消息,明天送些自制的美食;今天叮嘱半天婆媳相处的道理,明天送些自种的蔬菜……家长里短的事反复地叮咛,似乎比我们小的时候还唠叨,仿佛我们仍然是那没长大的孩子!
  母亲总是用她自己的方式出席我们成长的每一刻,而我们却在她老去的路上经常缺席!
  远山之上依然没有槐花的踪迹,空气之中也嗅不到那熟悉的槐香。然而,在这没有槐香的时节,我看懂了槐香深处的风景!
  下一个槐花盛开时节,槐花不会缺席,我亦不会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