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孙艳艳 通讯员 郭玉侠)在电商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外卖骑手、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成为城市运转不可或缺的“毛细血管”。近日,洛川县城市社区服务中心中心街社区丰禾苑小区积极探索,以“骑手友好社区”建设为突破口,构建“八大维度”服务体系与“双向共治”机制,推动外卖小哥从“城市过客”转变为“治理主角”,为社区治理现代化提供新范例。
走进丰禾苑小区标准化“爱心驿站”,一句“请进,驿站内提供免费充电、热水和应急药品……”让人倍感温暖。
“以前送单像‘迷宫探险’,现在驿站墙上的‘骑手友好地图’清晰标注着17栋楼的快递投放点与便捷通道,跟着地图10分钟就能搞定,配送效率提升近40%。”骑手王磊熟练地接上热水,笑着说道。
作为洛川县“骑手友好社区”试点,丰禾苑小区围绕“设施、进出、指引、交通、人际、共治、关爱、权益”八大友好标准,建立“社区党委+物业+配送站点”三方联动机制。据统计,小区已累计投入5万元升级基础设施,设置5个骑手专用停车位,优化10余处楼栋标识。同时,还联合药房定期开展免费义诊,为50名活跃骑手建立健康档案。
“我们创新‘移动网格员’机制,骑手发现安全隐患、环境卫生问题可通过‘随手拍’上报,累计收到有效线索8条,其中5条直接转化为社区治理成果。”中心街社区党总支副书记魏文涛说道。
在促进骑手与居民融合方面,中心街社区亮点频出。“骑手邻里节”上,骑手与居民一起包汤圆、写福字,其乐融融;高温天气,驿站“清凉补给站”的冰镇水、绿豆汤供不应求……这些暖心场景,生动展现了“以服务换共治、以共治促融合”的社区治理新图景。
从为骑手提供“歇脚处”,到搭建起社区与骑手间的“连心桥”,中心街“骑手友好社区”将新就业群体从治理对象转化为治理力量。骑手们走街串巷的“移动视角”,成为社区治理的“神经末梢”,推动社区治理从“独角戏”迈向“大合唱”,不断提升城市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