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5年05月21日
微 评
  作为一种市场的自发探索,在平衡好风险的前提下,不妨给予其在发展中推进完善的空间。
  ——近期,“网约摩的”平台开始在多地上线。有消费者认为,“网约摩的”作为网约车的“平价替代”,方便了人们出行。《新京报》发表评论,各地可以根据安全需要,进一步完善“网约摩的”的准入标准、安全保障责任等,与平台一道推动安全与便利的更有效平衡。只要坚持实事求是,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完全可以避免“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极端情况。
  劳动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于真实体验,应让学生在泥土与汗水中理解生活的本质,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培养坚韧品格。
  ——近期,记者走访多地发现,单独设置的劳动课程流于形式、课时被挤占、课后作业“摆拍”……一些中小学的劳动教育陷入“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尴尬境地。《工人日报》发表评论,将复杂的教育过程简化为可量化的指标与可展示的成果,将育人工作异化为应付检查的表演——这种形式主义倾向,使得教育日益远离其育人本质,成为一场自欺欺人的游戏,值得警惕。
  当我们着重强调残障群体的特殊性,一味突出“帮扶”和“优待”,何尝不是在残疾人身边筑起了一道“善意的高墙”?
  ——近年来,越来越多残疾人顺利走上就业岗位,但一些企业依然对残疾人“保持距离”,认为残疾人工作能力有限、管理成本和经营风险较高,残疾人就业的“隐形门槛”不容忽视。《新华每日电讯》发表评论,当就业形态从流水线走向创造力工坊,从比拼体力转向智慧竞技,残疾人完全有能力成为新就业形态的生力军。让不同能力的个体都能找到实现自身价值的坐标系,不能让有梦想的残疾人被困在低技能、低成长的岗位之中。
  从低配学生餐与高配教师餐“事出反常必有妖”,到“拔出萝卜带出泥”,再次印证了“校园餐”领域问题真不少。
  ——据最新一期《中国纪检监察》杂志消息,一些学校存在低配学生餐与高配教职工餐的问题,形成强烈反差,反映出学生伙食费管理、食堂采购等方面可能存在风腐问题。《新京报》发表评论,“一校两餐”不仅说明就餐管理没有“一碗水端平”,更折射出规定的“陪餐制”未能落地。禁止“一校两餐”,让教师和学生享用同样的餐食,才是“陪餐制”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