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叶树峰 郝栋 赵合欢)数字经济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5月23日下午,在第九届丝博会召开期间,我市在西安举行数字经济产业对接会。记者从会上获悉,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坚持把数字经济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正在全面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全力打造黄土高原上的“数字高地”。
近年来,我市数据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成立西部数字经济研究院延安分院,建成5G基站6560个,成功创建全国千兆城市,延安云计算数据中心、“无锡·延安”智算中心建成投运,启动全省政务数据灾备中心、市级政务云二期等项目建设,智能集约的数字底座不断夯实。
我市全力推动产业数字化升级。做实产业转型促进和服务,苹果产业智能装备水平全国领先,建成子长市绿色蔬菜智慧化数字管理平台、黄陵县智慧果业全产业链大数据应用平台、吴起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数字煤矿水平国内领先,黄陵矿业等4家企业通过国家两化融合贯标,黄陵矿业智能化开采技术全国推广。启动延安新能源智慧运维中心,完成120万吨煤矿数智化改造,鼓励支持90万吨以上煤矿数智化改造,打造一批数据赋能典型应用场景,支持建设一批智慧矿山、无人矿井、智慧工厂、数字车间。首批红色革命示范区和数字产品分别上线,圣地延安数字博物馆群被评为数字陕西建设优秀成果和最佳实践案例。延安高新区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黄龙县国家数字渔业创新应用基地建设项目(鲤鱼)获得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数字经济方向)专项奖补资金。
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步伐也在加快,我市起草制定《延安市全域数字化转型暨数字化治理产业链行动方案》,抢抓全域数字化转型机遇,统筹市县数字化治理,推进全市信息化建设、数字化转型。拓宽“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范围,网办事项达924项,“秦务员”App上架服务事项324项。建成“i延安”城市综合服务App,推动个人数字身份“肤施码”与5类实体卡互通互认,初步形成全市掌上便民服务“总窗口”。统筹推进政务办公“一体协同”、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群众诉求“一号受理”、城市服务“一码通用”、社会治理“一网统管”等“五个一”工程,有效提升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