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元社区网格员(右)给居民普及法律知识 记者 张鹏飞 摄 通讯员 杨雪 记者 姜顺
清晨,阳光铺满富县茶坊街道开元社区秦泰小区新修缮的护坡。居民赵朝凤特意绕道驻足,笑着对邻居感慨道:“4个月前裂缝吓人,现在终于踏实了!咱老百姓的话,真被听进去了。”
这场变化,要从社区墙上那块“基层立法联系点”的牌子说起。
“土言土语”变成法条“金句子”
“10号楼又有人私拉电线充电!”“流浪狗乱窜,吓着孩子咋办?”在开元社区,家长里短的“大实话”总能找到新出口。自2023年7月成为延安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后,居民们的日常诉求开始与法治建设产生奇妙联结。
“我们就像‘人肉翻译机’。”网格员李晶翻开写满批注的民情日记介绍说,在《延安市集中供热条例》《养犬管理条例》意见征集期间,社区通过走访、座谈收集百家言,最终提炼出7条建议,其中1条关于供热条例的内容被正式写入法规。
为让立法触角延伸到每个角落,开元社区构建起立体式民意网络:社区书记挂帅,人大代表、网格员化身“信息采集员”,法官、律师组成“普法智囊团”,将“家长里短”精准转化为“法言法语”,让基层声音直通立法机关。
民生实事跟着“民声”落地
秦泰小区护坡维修现场,工人们正进行最后的加固。这个困扰居民多年的安全隐患,正是通过立法意见征集渠道被“揪”出来的。“网格员家访时,我顺口提了句墙皮脱落,没想到真给解决了!”赵朝凤的话引发一片共鸣。如今,崭新的护坡墙不仅守护着54户居民的安全,更成为“民声落地”的生动注脚。
沿着秋家沟河道漫步,昔日夏季恶臭熏天、雨季积水成患的“老大难”,如今已变身绿意盎然的休闲带。新砌的堤坝、繁茂的花草间,蝴蝶翩跹。居民李延利感叹:“以前开窗都嫌有味儿,现在成了散步打卡地。”
从河道整治到道路硬化,从隐患排查到设施升级,立法联系点成立近两年间,5个民生项目从居民意见簿走向现实。“每条建议必有回应,能办的立即落实,暂时不能解决的也当面解释清楚。”开元社区主任刘茜说道。
双向奔赴的民主实践
在开元社区,民意征集没有刻板的程式。树荫下的法律讲堂、会议室里的热烈讨论、网格员入户的家常唠嗑,都是“全民立法”的鲜活场景。为让群众“敢说话、会说话”,社区组建法官律师宣讲队,用案例讲透法律;培训网格员成为“法律明白人”,提升民意反馈的专业性。
“小站点”正撬动基层治理“大效能”。通过畅通民意“上达”与法治“下行”的双向通道,开元社区让立法工作真正扎根泥土——那些带着“烟火气”的建议,正转化为法治大树的根系,滋养着基层治理的每一寸土壤。
暮色中,开元广场响起欢快的舞曲。望着居民们悠闲锻炼的身影,社区总支书记拓开成感慨道:“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我们要做的,就是当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践行者,让法治阳光温暖每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