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5年06月22日
人生最甜的果实叫坚持
——读马伯庸《长安的荔枝》有感
  叶正尹
  放眼当下这个追求速成的时代,“坚持”正在绽放独特的精神光芒。马伯庸在《长安的荔枝》中,通过李善德运送荔枝的故事,向我们展现了坚持的深刻内涵。它不仅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照亮人生的智慧。当我们将书中六句金句串联起来,便能发现一条关于坚持的完整认知路径:从认识现实到确立理想,从独立前行到感悟成长,最终抵达生命的真谛。
  “现实总是残酷的,但只要心中有光,就能在黑暗中找到前行的方向。”这句话揭示了坚持的首要前提,那就是认清现实。李善德面对的是一个极具挑战的任务:在贵妃诞辰前将鲜荔枝从岭南运到长安。荔枝易腐的特性与遥远的路程形成鲜明对比。这种现实的考验,恰恰是磨砺坚持品质的契机。现代人面对KPI的压力,何尝不是另一种“荔枝保鲜”的挑战?我们都在与时间赛跑,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保鲜之法。
  这种执着的精神,如同荔枝表皮的鳞斑,是抵御时间侵蚀的铠甲,是认清现实后的从容前行。如同穿越荒漠的夜行者,手中灯笼照亮的不仅是脚下三寸,更是对黎明的笃信。“就算失败,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这句话展现了坚持的可贵精神。李善德这句话背后,是一种令人敬佩的探索态度:结果值得期待,但过程同样珍贵。在这个崇尚多元价值的时代,这句话提醒我们:坚持本身就是一种收获。当我们将目光从终点延伸到走过的每一步,这份坚守就获得了超越结果的意义。就像登山者的每一步攀登,都在拓展生命的广度。这种“重在参与”的韧性,恰恰体现了最纯粹的生命热情。
  “有些路,注定要一个人走,哪怕前路荆棘,也要咬牙坚持。”这句话道出了坚持的独特体验。李善德在运送荔枝的过程中,体会到这是一条需要独自前行的道路。这种体验不是偶然的,而是坚持的必然过程。因为真正的坚守往往意味着选择自己的方向,意味着要聆听内心的声音。恰似攀登雪山的跋涉者,留在身后的每个脚印,都是对峰顶最庄重的承诺。独立不是坚持的代价,而是这份坚守的见证。当我们理解这一点,坚持就成为生命的自然选择。
  “理想是海平线外的灯塔,看似永远无法抵达,却让每个浪头都有了前进的意义。”这句话阐明了坚持的动力源泉。李善德的故事告诉我们,坚守的意义在于追寻的过程如何丰富了我们的生命。每一次向理想靠近的努力,都在拓展生命的可能。就像航海者借助灯塔确定航向,理想的意义在于为我们指引方向。在这个过程中,“更进一步”本身就是一种收获,就是坚持的最好回报。
  “我原本以为,荔枝平安到京城,从此仕途无量,应该会很开心。可我跑完这一路下来,却发现越接近成功,我的朋友就越少,内心就越愧疚。”李善德的体会让我们看到,坚守是充满智慧的生命体验。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有新的发现,会产生新的思考,这些感悟恰恰证明我们是在真实地成长着。这种反思不是犹豫的表现,而是心智成熟的标志。这种持续的努力,不是机械的追逐,而是在前进中不断思考,在成长中保持平衡。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拥有多少财富,而在于是否为自己的理想而活。”这句话最终揭示了坚持的最高价值。当李善德完成运送荔枝的任务后,他获得的是珍贵的成长。这让我们明白,坚守最终带来的是内在的丰盈。在价值追求多样的今天,这句话犹如一盏明灯:真正的成就,是为值得的事情努力过;真正的满足,是活出自己的价值追求。坚持的理想之光,正是照亮人生的永恒火种。
  当这些珍珠般的句子被时光的丝线串联,我们得到了一份关于坚持的完整领悟:从认识现实开始,带着“勇于尝试”的决心,体会独立前行的意义,在成长中获得感悟,以理想为指引,最终实现生命的价值。这份领悟不是抽象的教条,而是可以践行的生活智慧。
  驿马铃声渐远,“长风几万里”的坚持,终得“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豁达。在这个需要定力的年代,我们终将明白:生命最持久的甜蜜,永远来自那些为理想而沸腾的岁月。《长安的荔枝》用李善德的故事告诉我们,坚守是清醒的选择,是主动的成长,是对过程的珍视。每一次不放弃的坚持,都是对生命最美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