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药农在市场厂房内初步分拣药材 盛夏时节,走进子长市玉家湾中药材种植基地,50亩芍药花竞相开放,粉白的花田里蝴蝶飞舞,让人心旷神怡。黄芩、黄芪、桔梗等一块块长势喜人的中药材在阳光下茁壮成长。这些珍贵的药材不仅装点了这片黄土地,更成为药农增收致富的“金疙瘩”。
“有了政府和技术人员的指导,心里踏实多了,去年中药材大概收入七八十万,今年的收入肯定会更好。”正在田间细心除草的药农王红卫望着眼前盛开的芍药花海,脸上洋溢着朴实的笑容。他所说的技术指导,正是子长市中药材开发中心为药农们提供的全方位服务。从选种、播种到田间管理,中心的技术人员都会定期上门,手把手教他们如何科学种植,确保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
“我们不仅要让中药材种得好,还要让它们卖得好,真正成为农民增收的‘摇钱树’。”子长市中药材开发中心主任黄斌说,他们与延安农投紧密合作,在杨家园则镇共同建设了中药材交易市场。
在杨家园则镇中药材交易市场一角,药农李隼全忙着销售新采收的黄芩。“以前,我们刨出来的药材要自己在集市上找销路,有时候还卖不上好价钱。现在都来这里交易,药材不愁卖,价格也更加公道了。”他高兴地说。
市场的建立,不仅方便了药农,也吸引了外地收购商。“我们之所以选择来子长市采购中药材,主要是因为这里的药材品质好、种类多,而且交易市场为我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药材收购商张二娃高兴地说。此外,当地还建设了中药材标准化厂房,配备了先进的烘干机、筛选机、切片机等设备,一应俱全,推进中药材从初级产品向精深加工延伸。目前,子长市培育发展了经营主体36家,其中加工企业6家,年加工山杏等10余个品种600多吨,年实现销售额900多万元。
截至目前,子长市已建成千亩以上种植基地9个、百亩以上种植基地69个,新增中药材种植面积7万亩,地存面积达到15万亩。同时,通过打造样板试验基地和推广示范点种植,不断提升中药材种植水平。正在积极计划建设“中药材+光伏”农光互补示范基地,推进一万亩中药材飞播项目,进一步扩大中药材的种植规模,提升产业效益。
“中药材产业是子长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黄斌表示,他们将以“全产业链发展,全要素保障”为主线,紧盯“扩规模、提质量、强品牌、延链条”目标,推动中药材产业向标准化、数字化、品牌化方向构建升级,力争到2027年将子长市打造为陕北地区中药材产业强市和道地药材集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