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16日
用延安精神讲好思政课
高志奇 马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为高校培养学生理想信念、道德品质、价值观念和公民意识的重要途径,其教学基础需要不断夯实,教学内容和方式也需要不断创新和变革。因此,将延安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用延安精神讲好思政课,不仅能够增强思政课课堂的生命力和感召力,还能让学生在了解历史的同时,深刻领会延安精神的时代价值。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依托延安红色文化资源独特优势,充分利用延安精神,积极探索思政课改革和创新,不断夯实思政课教学基础,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是以延安精神作为人才培养的“导航仪”。学院特别重视用延安精神培育人才,在丰富和更新教学内容上不断下功夫,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主线,贯穿于课程体系的各个环节,使之成为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遵循。学院秉承“立身为公、学以致用”育人理念,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构建了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以体验活动和践行活动为两翼的延安精神“一体两翼”特色育人体系,自主研发了“小红专”思政微课和延安时期红色文献数字研究平台,走出了一条新时代的红色育人之路。此外,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学院教师特别注重将延安精神与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通过讲述延安时期的英雄事迹、革命故事、奋斗历程,以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敬仰之情,进而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引导学生认识到理想信念是人生的航标和前进的动力,激励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二是以育引并举作为团队建设的“双引擎”。学院坚持“六要”标准,将延安精神中的实事求是原则与团队建设相结合,用延安精神熔铸师魂,以育引并举作为团队建设的“双引擎”,健全人才准入与退出机制,常态化开展教师能力提升培训,高标准建设富有家国情怀、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团队。具体来讲,“育”主要是指内部培训、人才培养、技能提升等活动,如组织思政课大练兵、集体备课、各类思政课培训等,旨在提高团队成员的能力和素质;“引”则注重于引进外部优秀人才、吸引新的资源。通过引进外部人才,使团队获得了新思维、新经验和新技能,丰富了团队的多元性和创新能力。通过“育引并举”,有效加速了团队的成长,提高了团队的竞争力,促进了团队的可持续发展,继而形成良性循环,为学院讲好思政课打下了坚实基础,提供了充足的动力支持。
  三是以需求导向作为科学研究的“原动力”。学院以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学科特色优势,聚焦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延安革命老区振兴、延安精神及其时代价值等主攻方向,强化有组织科研,实施重大项目培育计划,取得丰硕成果。现拥有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1个、研修中心2个,省委宣传部和求是杂志社联合设立研究中心1个,国家旅游局研究基地1个,陕西省社会科学高端智库1个。近五年,新增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5项,省部级项目56项;获省部级科研奖励10项;在《马克思主义研究》等期刊发表高质量论文94篇,在人民出版社等国家级出版社出版著作15部;研究生参与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68人。实践证明,以需求为导向,既能为科学研究提供动力,更使科学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实现了正向循环。
  四是以资政育人作为社会服务的“主阵地”。学院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思想引领力,将资政和育人作为社会服务的“主阵地”,通过提供政策建议、教育培训等方式,为社会发展和进步作出贡献。具体来讲,学院依托省级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全国首个乡村发展研究院等资源优势,开展调查研究,发挥智库作用,构建理论宣讲、决策咨询、文化下乡等社会服务体系。在资政育人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资政成果,如在《光明日报》理论版等报纸发表文章40余篇;在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网等主流媒体频繁发声;7人作为陕西省委或延安市委理论宣讲团成员宣讲党的代表大会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依托教育部两个重点研修中心、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等平台,培训思政课教师和党政干部8万余人;依托“陕西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常年开展科普活动;《陕甘宁边区以“三三制”为原则的参议会制度》等17篇资政育人报告被省市党政相关部门采纳应用。
  五是以学生主体作为实践教学的“新抓手”。学院不断探索思政课实践教学新模式新方法,积极尝试结合专业特色,对思政课实践教学进行方法创新,如与安塞区高级中学共同举办“同题异构”教学实践暨“大手牵小手,共画同心圆”主题党团日活动和庆祝“五四”青年节暨思政育人成果展文艺晚会;组织学生走进杨家岭革命旧址,开展“行走的思政课”红色研学实践活动;开展《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实践体验教学,举办红色主题音乐会;创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模式,将《纲要》课与设计专业优势结合起来,以《纲要》课程主线为依据,以人民英雄纪念碑十幅浮雕为学习内容,在2024级视觉传达设计班开展人民英雄纪念碑十幅浮雕素描评比活动,要求学生讲述浮雕内容,通力合作完成浮雕素描和背景音乐制作。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只有把学生调动起来,才能讲好思政课,而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重要抓手就是实践教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在新时代思政课堂上,用延安精神讲好思政课,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培养有理想、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具有重要意义。事实证明,用延安精神讲思政课,我们就能够把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讲好。
  〔作者单位: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系延安大学2025年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纲要》课与设计专业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研究(项目编号:YDJ-GYB25-02-41)成果。〕